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4日至11日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和非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李克强今年第一次出访,也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总理首次访问非洲。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之后,相继访问俄罗斯、中亚、拉美、东南亚以及欧洲部分国家,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庄园会晤。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陆续出访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新领导层通过密集出访,践行周边外交新战略,中国的周边局势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在周边外交发力之后,中国新领导层的下一步出访对象集中在与中国存在紧密经贸合作关系的欧洲,以及在国际政治舞台中为中国发声的非洲兄弟。因此,在习近平访问完欧洲之后,李克强访问非洲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李克强访非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那就是今年是周恩来首次访非50周年。李克强选择这个时刻访非,对进一步弘扬中非传统友谊、提升双方务实合作水平、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从已公布的李克强访非的行程内容来看,此次李克强出访非洲偏重于经贸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经贸合作是促进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关键推动力,而人文交流则是中非关系长远发展的潜在推动力。
在经贸合作领域,李克强将出席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的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贵今对此表示:“李克强总理出席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出席这一论坛的地区峰会。他将同与会各国共享中国的发展经验。”
由于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些相似的难题,因此,中国的经验值得非洲国家学习。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最大经济体,中国有必要与非洲国家分享一些中国的发展经验,这对于非洲国家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以及促进中非贸易都极为重要。
不过,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些非洲政客指责中国在非洲进行资源掠夺。比如英国《金融时报》2013年3月曾刊登尼日利亚央行行长的文章称,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
虽然中国商务部随后撰文进行反驳,但是如何通过实际行动,使这类不负责任的论调不攻自破,将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据悉,李克强访非期间,将在经贸合作领域与非洲国家签订诸多协议。但是,政府层面签订的合作协议如何有效的予以落实,如何既造福于双方的普通大众,又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将是中国新领导层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文化交流领域,中非合作成效显着。据统计,2013年,非洲在华留学生总数约3.3万人。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为非洲国家培训5.4万名各类人员,派遣技术人员、青年志愿者、农业专家36万多人次。中非合作在31个非洲国家设立了37所孔子学院和10间孔子课堂。
这些不单单是数据的堆砌,而是可以转换为中非关系长远发展的潜在推动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对于促进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政府关系至关重要,文化交流合作的快速推进对于推动中国普通民众与非洲普通大众之间的直接交流,以及增进非洲普通大众对于中国的具体认知,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提升中非文化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政府起主导作用,但是很多活动恐怕还是要由民间组织去完成,这一方面可以弱化非洲国家对于中国政府传播中华文化的疑虑;另一方面,民间组织人员也可以深入了解非洲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中国的外交政策制定提供第一手资料。
总体而言,李克强此次非洲之行对于加强中非政府层面合作关系,增进中非民众之间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除开政府层面的积极主导作用,中国政府也应该积极鼓励,中国的民间组织、企业代表发挥更为积极的践行者角色,通过在非洲的实际行动,打破一些西方以及非洲政客对中国对非政策的污蔑,推动中非关系的政府、民间双层面发展,为中非关系的持久长远发展奠定稳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