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亮:苏格拉底的教育理念-米乐m6平台

赵亮亮:苏格拉底的教育理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56 次 更新时间:2021-05-14 08:47

进入专题: 苏格拉底  

赵亮亮 (进入专栏)  

阮炜教授在2015年《读书》第2期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苏格拉底因何牺牲》,钩沉了一段历史的真相。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被告上法庭,被指败坏青年。他的学生中,有一些雅典城邦的贵族子弟,参与政治斗争失败。对手夺取政权,实行清算的时候,苏格拉底遭到牵连。最严重的是,他的学生亚西比得背叛城邦,投靠了斯巴达,这成为苏氏败坏青年的铁证。

亚西比得逃走,苏氏受到牵连,这些历史的细节是不能否认,但即便如此,苏氏的伟大形象也绝不会因此有所损伤。亚西比得叛变的确是苏氏被起诉的诱因,但是历来对苏氏死因的旧说却并不能因此改变。苏氏之死主要的还是他想以自己的牺牲来唤醒雅典人,警示他们反思自己的生活,破除盲目的信仰和未经过理性审查的日常信念。几名政客起诉苏氏,深层意图是要是他驯服,不许再挑战城邦的固有信念。直接目的是要他代人受过,做一只替罪羊,这一点苏氏不会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他若能在法庭上努力撇清与败类学生之间的关系,或许能免于一死。苏氏曾经参军,在战斗中表现英勇,想必他对城邦的热爱也是尽人皆知。他如果对这些多加强调,也能帮他可以逃过一劫。甚至我们可以设想,他也可以在被告上法庭之前,就宣布和亚西比得断绝师生关系,以此脱离干系。可是他在辩护中不此之图。他明知处境危险,却不肯低头,甚至要故意激怒陪审团,可知他决心要把自己的信仰坚持到底,以死来唤醒众人。苏氏在辩护中说,肉体常常趋附欲望的诱惑,使人无法追求真知,成为灵魂的牢笼,只有死亡才能使灵魂飞升,接近神和理念世界,达到不朽,这正是他的行为的观念基础。

   我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困惑,苏氏为何会收亚西比得这样的青年为徒,后来对城邦犯下滔天罪行,连累自己。以苏氏的明智,岂不知收学生应该对人格素质详加审查,否则,弟子行为不端,有辱师门,犯下错误,还需老师担责。殊不知,这恰恰透露出苏氏从事教育所持的开放性的理念,以及他的自信。在我看来,亚西比得背叛城邦,并不那么令人震惊和意外。当时,苏氏极力批评的辨士派,摇唇鼓舌,斤斤于教人在公开辩论中取胜技巧,着力于探究逻辑上的诡辩,以此作为辩论的武器。他们破除以往人们心中的道德原则,在今天看来无异于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最关键的是,这些哲学家大多持相对主义的态度,否认真理的存在,这种观念推到极致,就可能黑白颠倒,鼓励人做出任何离经叛道之事而不以为耻。考察亚西比得的行为,我们很可以推断,他是接受了辨士派的教育,受相对主义的支配,破除了是非对待的观念,才敢有如此大胆的行为。即使他没有直接师从辩士派学习,也是服膺他们的理念以为行为指南。亚西比得虽是辨士派的信徒,但是苏氏依然收他为徒。

之所以如此,与苏氏所持的教育理念有关,苏氏的教育方式是有名的反诘法,他其实没有任何预先的结论告诉他人,只是提出问题教人用理性的方法来深入探究。它相信任何人只要热心求知,有理性的思辨能力,凡事讲理而不胡搅蛮缠,都可以参与辩论,他提出的每一个命题,都不强求学生机械的接受,而是要通过辩论来使人信服它的内在合理性。正因如此,他接收亚西比得为徒就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他唯一的原则就是理性,除此之外,并无门户之见。正因为他有这种严肃的求知态度,开明的观念,才最终孕育出伟大的学生,他的再传弟子才能说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

另外,苏氏的教育还表现出民主和平等的精神。它曾经向小奴隶提问,探讨美的定义,以此证明了每个人都有思考的能力,知识是对灵魂中理念的回忆。他深信知识就藏在人的灵魂之中,凡是理性的人都具有认识的能力,其中蕴含着一种平等的原则。当然,这也和苏氏教学的内容有关,他主要教人人生哲学和对道德的反思,道德反思的能力实际上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正像中国哲学家所讲的,良知是人人具有的。如果是像今天的教育,有很大一部分是教人技术和科学知识,则对智力水平的要求就很高了,有教无类是不可能实现的。按照苏氏的教学法,他绝不会怀疑学生的资质不够,在他眼中学生可以没有优劣之分。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他不重视智力,但这没有妨碍他的教育是平等的。苏氏虽然反对民主制度,但是它的教育理念却是高度平等的,这恰是民主社会的要求,其实,他的伟大精神正是雅典民主制度下的产物。

今天的教育重视育人成才,突出了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这本没有错,但是教育也因此变得十分功利。必须看到,技能培养和人格的提升,获取人生智慧,学会批判性的思考不能截然分开,特别是在初等教育中,后者更不应该被轻视。今日的教育却在每一个阶段都用大量的数理化知识考卷来区分才智不同的人。成绩优异者众人瞩目,成绩差者则灰心丧气,没有前途。这样就不能平等地看待每一个人。更有些老师,只对好学生青眼有加,对差学生则从不关心。学生一旦沦为他们眼中的差生,则有万劫不复坠入深渊之感。这些老师眼中的学生似乎只是为他们出成绩、争荣誉的工具。这样的教育还误导了学生和家长,使他们以为教育就是以分数为锦标的竞争,过度的竞争使人产生焦虑,学习也失去了乐趣。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育完善人格,使人能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的各种问题,成就自我。片面强调知识和谋生技能的教育,忽略了人格完善,偏离了教育正途。了解苏氏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可以让我们对现在的不足看的更清楚。


进入 赵亮亮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苏格拉底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645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米乐m6平台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米乐m6平台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