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昌:三峡工程的八个大科学问题-米乐m6平台

张云昌:三峡工程的八个大科学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14 次 更新时间:2022-09-17 23:52

进入专题:  

张云昌 (进入专栏)  

中央领导同志在审议《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报告》时指出:三峡工程是彪炳千秋的伟大工程。要坚持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构建三峡工程安全运行长效机制,最大程度发挥工程综合效益。要继续做好长江流域防洪、水库群联合调度、三峡库区及中下游影响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研究。要落实三峡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做好发展生产的帮扶工作,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库区高质量发展。

李国英部长在听取三峡司工作汇报时要求:要着眼“大时空、大系统、大担当、大安全”,强化三峡工程自身安全以及防洪、供水、生态等功能安全管理。

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李国英部长的讲话要求,为我们做好三峡工作指明了方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设了一流的工程,现在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要深思厉行,把管理运行工作做好,最大程度发挥工程综合效益,使三峡工程成为全球水工程管理运行的典范。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放大效应使其有利和不利的方面都被放大,因此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可以说三峡工程是水科学研究的富矿。

管理运行好三峡工程需要科技赋能。三峡工程科学问题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表现明显。三峡工程经过十八年的运行,其主要影响已经表现出来;二是数据全面。按照三峡工程论证的要求,国家建设了全球最大的三峡工程监测系统,从1996年开始运行,至今已连续运行26年,积累了海量数据;三是影响广泛深远。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有重大影响,因此三峡科学问题的解决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四是处在科技前沿。三峡工程的一些重大科学问题都是当前水利科技的前沿问题;五是原理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相交织。三峡工程科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对一些原理性问题进行研究;六是示范性强。如果三峡重大科研问题取得突破,将会极大提高我国水科学研究水平,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

下面我们对三峡工程面临的新的科学问题做简单分析。


一、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智慧三峡工程建设问题


总结三峡工程十八年的运行管理经验,我们提出现代水工程管理的基本理念“风险管理、精细调度、永续利用”。

风险管理:要全面分析评价水工程运行的常规风险和非常规风险。常规风险主要是水工程自身安全和水生态环境损害;非常规风险主要是极端条件、人为失误、恐怖活动、工程老化、运行方式改变及移民等因素造成的公共安全损害。要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确保工程本体安全,减小生态环境损害和公共安全损失。

精细调度:调度是实现水工程功能的基本手段,调度同样还是保证水工程运行安全、拓展水工程功能和效益的手段。调度得当,甚至还能延长水工程的使用寿命。精细调度的含义是以水文、生态环境这两项预测预报为基础,一年四季精心组织并实施调度。精细调度要求把防洪、发电、航运、调沙、中下游补水、梯级联合、生态等多种调度结合起来,一年四季精心安排。

永续利用:水工程寿命问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运行了2000多年,依然表现优异。关于混凝土寿命,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说,从第一锹混凝土到现在,没有听说过突然崩坏的问题。这就是说混凝土寿命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基于这样的理由,我们认为水工程的永续利用是一个可以研究也应该研究的问题,一个好的水工程应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永续利用。

要按照李国英部长关于三峡工作的讲话精神,推进孪生大坝和孪生水库建设,加快建设智慧三峡,进一步提高三峡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三峡枢纽运行安全目前存在五个方面的隐患或者说是薄弱环节:一是大型发电机组长期稳定运行;二是船闸升船机长期稳定运行;三是危险品过闸;四是三峡副坝安全;五是网络安全。要继续提升大坝安全在线监测、机电设备设施安全在线监测水平,开展机电设备设施快速检修、危险品过闸保障、网络安全保障等技术攻关,确保安全管理万无一失。


二、三峡水库及上下游水工程联合调度问题


三峡水库及上下游水工程联合调度问题是长江防洪这个老问题的深入,而不是简单对老问题的回归和重复。

水库群联合调度管理是指根据不同水库特性,在实现水库群调度目标的前提下,拟定相互配合、总效益最佳的统一调度方式。

水库群联合调度应考虑不同水库间的水力联系,结合水库特点及实际调度需求,每年编制汛期、蓄水期、消落期联合调度方案,通过科学调度,发挥各水库优势,增加水库群调节能力和调度灵活性,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自2007年汛期发布三峡水库第一张调度令至今,长江流域逐步发展和实践了以三峡水库为核心,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蓄滞洪区、河道洲滩民垸、排涝泵站等水工程的联合防洪调度。在开展大量调度专题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2012年开始,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年度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运用方案。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水工程建设的推进,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工程范围逐年扩展,并结合实际洪水的调度经验,不断修订并细化工程联合调度运用方式、拓展水工程调度目标,从单一防洪为主到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统筹考虑生态、发电、航运等多目标调度需求,使调度方案日趋完善。自2012年起到2018年,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库数量由最初的10座,逐步扩展到2013年17座、2014~2016年21座、2017年28座、2018年40座,2019年首次将调度对象扩展至水库、泵站、涵闸、引调水工程、蓄滞洪区,数量达到100座,范围由长江上游逐步扩展至长江上中游至全流域。

图1  纳入2020年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运用计划的水库群

至2020年,长江上游水库群已基本形成1个核心三峡水库、3个骨干乌东德、溪洛渡和向家坝水库、5个群组金沙江中游群、雅砻江群、岷江群、嘉陵江群、乌江群的防洪布局,防洪库容合计约387亿m3。长江中游清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汉江等形成了4个中游水库群组,防洪库容209亿m3,共同组成长江上中游防洪调度水库群。


三、三峡工程泥沙问题


泥沙问题仍然是河流科学研究的牛鼻子问题。现在长江泥沙问题总的判断是: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好于预期,中下游泥沙冲刷大于预期。这种情况有利有弊,有利的情况是延长三峡水库使用寿命,有利于两湖冲淤走沙,有利于扩大长江及支流河道蓄水容量,这三个方面都大大有利于长江中下游防洪。但中下游泥沙冲刷也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一些问题:河床下切,堤岸崩塌,枯水位下降;江湖关系改变,洞庭湖三口分水分沙减少,两湖湖水下泄加快,枯水期延长,两湖地区人民用水紧张等。

三峡水库泥沙淤积明显减轻。且绝大部分泥沙淤积在水库145m以下的死库容内,水库有效库容损失目前还较小;涪陵以上的变动回水区总体冲刷,重点淤沙河段淤积强度大为减轻;坝前泥沙淤积未对发电取水造成影响。

重庆主城区河段2008年9月-2019年12月累计冲刷2267.6万m3,并未出现论证时担忧的泥沙严重淤积的局面,也未出现砾卵石的累积性淤积。

三峡水库2003年6月-2019年12月淤积泥沙18.325亿t,近似年均淤积泥沙1.099亿t,仅为论证阶段(数学模型采用1961-1970系列年预测成果)的33%,水库排沙比为23.8%,水库淤积主要集中在常年回水区。从淤积部位来看,库区干、支流92.8%的泥沙淤积在145m高程以下,淤积在145-175m之间的泥沙为1.291亿m3,占淤积量的7.2%,占水库静防洪库容的0.58%,且主要集中在奉节至大坝库段。

长江中游河道冲刷强度有所增大。三峡蓄水运用以来,两坝间河床总体处于冲刷状态;长江中游河道蓄水前河床冲淤相对平衡的态势有所改变,河床冲刷强度有所增大(以枯水河槽冲刷为主),且逐渐向下游和河口发展,河床以纵向冲刷为主,河势总体上尚未发生明显变化。

2002年10月~2019年10月,宜昌至湖口河段平滩河槽冲刷25.590亿m3,年均冲刷量1.466亿m3。其中宜昌至城陵矶段河道冲刷强度最大,其冲刷量(13.581亿m3)占总冲刷量的53%,城陵矶至汉口(5.035亿m3)、汉口至湖口(6.974亿m3)河段冲刷量分别占总冲刷量的20%、27%。三峡工程运行17年来,宜昌至汉口河段年均冲刷量与原预测值接近,武汉以下河段冲刷向下游发展的速度比预测要快一些,主要是由于三峡入、出库沙量比原预测值显著减少,加之受河道采砂的影响等,导致坝下游冲刷发展较快。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河道河型没有发生变化,河势总体稳定,局部河势仍在原基础上继续调整,如沙市河段太平口心滩、三八滩和金城洲段等,下荆江调关弯道段、熊家洲弯道段主流摆动导致出现了切滩撇弯现象。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宜枝河段河床冲刷强烈,且以纵向冲刷下切为主,床沙粗化明显。2002年9月~2019年10月,宜枝河段平滩河槽累计冲刷1.664亿m3,年均冲刷量为0.0979亿m3/a。深泓纵剖面平均冲刷下切4.0m,深泓最大冲深24.2m(外河坝的枝2断面)。

2002年10月~2019年10月,荆江河段平滩河槽累计冲刷11.916亿m3,年均冲刷量为0.701亿m3/a,远大于三峡蓄水前1975-2002年年均冲刷量0.11亿m3/a。荆江纵向深泓以冲刷为主,平均冲刷深度为2.94m,最大冲刷深度为16.2m,位于调关河段的荆120断面,其次为文夹村附近的荆56断面,冲刷深度为14.4m。

2001年10月~2019年10月,城汉河段总体表现为冲刷,其平滩河槽冲刷量为5.035亿m3,年均冲刷量为0.280亿m3/a。深泓纵剖面总体冲刷,深泓平均冲深为1.99m。

2001年10月~2019年10月,汉口至湖口河段河床年际间有冲有淤,平滩河槽总冲刷量为6.975亿m3,年均冲刷量为0.388亿m3/a。河段深泓纵剖面有冲有淤,除田家镇河段深泓平均淤积抬高外,其它各河段均以冲刷下切为主,全河段深泓平均冲深3.15m。

湖口至大通河段年际间河床总体表现为冲刷,2003年~2012年河道冲刷量为1.269亿m3,年均冲刷0.141亿m3;2012年~2016年,河道冲刷0.927亿m3,年均冲刷0.232亿m3。2012年~2016年河道年均冲刷大于2003年~2012年。

大通至南京河段年际间河床有冲有淤,总体表现为由淤变冲,2003 年~2012 年河道淤积量为0.926亿m3,年均淤积0.103亿m m3;2012 年~2016 年,河道冲刷1.658 亿m3,年均冲刷0.414亿m3。

南京至三江口河段年际间河床总体表现为冲刷,2006年~2012年河道冲刷量为0.278亿m3,年均冲刷0.04亿m3;2012 年~2018年,河道淤积0.178亿m3,年均淤积0.030亿m3。

三江口至徐六泾河段年际间河床总体表现为冲刷,2006年~2012年河道冲刷量为5.166亿m3,年均冲刷0.861亿m3。2012 年~2018 年河道冲刷5.132亿m3,年均冲刷0.855亿m3。(以上来自三峡后续项目《长江中下游冲刷条件下沿江重大涉水工程叠加影响与对策报告》)

徐六泾以下长江口南支河段至口外10m等深线,2002~2007年长江口南支河段冲刷,冲刷量为0.25亿m3;南港和口外淤积,分别淤积 0.14亿m3和2.95亿m3;2007-2009年南支河段继续冲刷,冲刷量为0.39亿m3;南港河段和口外区域由淤积转为冲刷,冲刷量分别为0.42亿m3和1.48亿m3;2009~2019年,南支河段冲刷量为1.24亿m3,南港河段冲刷量为1.09亿m3,口外冲刷量为5.31亿m3。2002至2019年长江口南支0m等深线至口外-10m等深线河段净冲刷量为9.81亿m3,(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长江口水沙变化与重大工程安全》研究报告)

三峡工程运用后的2003-2019年,长江中下游河道枯水期同流量下水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2003年相比,2019年汛后宜昌、枝城、沙市、螺山、汉口站分别下降了0.72m(6000m3/s)、0.58m(7000m3/s)、2.80m(7000m3/s)、1.78m(10000m3/s)、1.56m(10000m3/s),大通站则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要持续开展长江泥沙问题监测与研究,提高预测准确性。长江泥沙的边界条件与三峡工程论证时期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要继续研究新的水沙条件下长江及江湖关系的变化趋势,提高模型研究的可靠性,要对未来50年、100年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避免治江策略选择发生重大失误。同时要把泥沙科学研究的边界拓展到河流形态学、河流生态学领域。当下河流泥沙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一)河流泥沙与河流形态的关系;(二)河流形态与河流生物的关系;(三)河流泥沙与河流营养及生物的关系。


四、三峡水库和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问题


建设水利工程需要关注的9个水生态问题。为能把水生态问题说的更清楚,我们从工程分类和影响区域来界定这些问题。水利工程对水生态的影响除我们原来研究的比较深入的土地淹没及移民、诱发地质灾害外,还需要关注以下九个问题:

(一)大坝工程

在大坝上游主要会形成2个生态问题

1.河流变湖库,生境变化导致生物物种变化。三峡水利工程完建后,约600km长江干流变成水库,水文条件明显改变,不再适合常年生活在其中的流水型鱼类,尤其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栖息。鱼类组成会出现明显更替(曹文宣2008)。严辛斌等(2002年)和吴强等(2007年)分别调查了蓄水前(1997-2000)和蓄水后(2005-2006)三峡库区的鱼类资源情况,发现蓄水前后圆口铜鱼等流水型鱼类资源显著下降。cao et al(2010年)对三峡二期蓄水前后鱼类群落结构进行分析,也发现蓄水过程中鱼类群落发生明显替换。

2.水库水流流速变缓,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导致富营养化及藻类水华。据长江委组织的三峡库区支流富营养化及水华情况监测,2012年16条较大支流均为中营养程度,2013年5条进入富营养阶段,2014年富营养化的支流增加到11条。2012年春季,16条支流水华爆发概率达到81%,明显高于2009年春季的38%,2010年和2011年的50%,2013-2015年水华爆发概率出现回落,分别为75%、63%、43.7%,但仍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在坝下游主要会形成3个生态问题

3. 清水下泄,冲刷下游河道导致局部河道河势变化较大。泥沙在水库淤积,会影响水库使用寿命,但总体我们认为,虽短期内会导致崩岸塌岸问题的发生,但从长远看,清水下泄可以冲深河床,对防洪有利。

4.温滞效应。由于水库蓄水的影响,会使坝下游水温升高,水温下降过程滞后,叫温滞,温滞对水生态的影响叫温滞效应。通过比较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前后坝下江段的水温度变化发现,同期水温偏高2-4℃,平均升高2.9℃;水温下降过程滞后,平均推迟约20-36天。温滞改变了下游鱼类繁殖和生存条件。中科院水生物所和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所的研究表明,中华鲟和四大家鱼繁殖对水温过程滞后有明显响应。

5.水文过程改变。水库蓄水导致大坝下游的水文过程改变,水的流量、流速、流态发生时空变化。在北方,水文过程改变最严重的情况是河流断流。

(二)河道(航道)整治工程。

可能是受西方河道治理理论的影响,也可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图方便的考虑,还有可能是由于我们对河道形成的理解不全面,前些年,河道治理走了弯路,出现了来两个方面的问题:

6.裁弯取直。这个问题在中小型水利工程、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比较普遍。农村土地整理,土地整的方方正正,有利于耕种和机械化,河道因而也被整治的横平竖直。这一问题在大江大河治理中也屡见不鲜,航道治理工程为通航方便,裁弯去滩的也有一些。

7.河岸衬砌和硬化。1993年和1995年,莱茵河先后发生两次洪灾,洪水淹了一些城镇,造成了几十亿欧元的损失。分析洪灾原因,主要是莱茵河的水泥堤岸限制了水向沿河堤岸的渗透。因此,德国进行了河道及沿线岸边回归自然的改造,将水泥堤岸改为自然属性的生态河堤,重新恢复河流两岸储水湿润带,并对水域内支流实施弯曲化改造,延长洪水在支流的停留时间,降低主河道洪峰流量。

这样的问题即使是到现在也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混凝土在河道治理工程中仍在大量使用。

(三)涉湖工程

8.阻隔河湖。阻隔河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修坝建闸,完全或部分时段隔绝河流与湖泊的联通;一种采用拦网、栏栅或者电网,阻隔河流生物通道。

在长江流域,目前仅鄱阳湖、洞庭湖和石臼湖三个湖泊与长江自由相通,这些湖泊对保护长江水系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pan et al,2011)。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活动,湖泊面积减小,此外,湖泊和长江之间修建了许多控制闸,造成江湖阻隔,使得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不复存在,湖泊中鱼类物种减少,江湖洄游鱼类消失,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加上滥捕、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泛滥平原湖泊鱼类资源现状已不容乐观。王利民等(2005年)对涨渡湖调查发现,江湖阻隔后,鱼类多样性下降,群落结构向单一化方向发展,泗游性和流水性鱼类比重由50年代的50%下降到现在的30%。第二类阻隔多为渔业生产。在三峡库区,监测发现通过拦网和电网阻隔支流和干流的有13处。

9. 填湖造地。近些年来,特别是“98”洪水后,填湖造田的问题得到了遏制,但由于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填湖造楼、填湖建工业区的事情仍时有发生。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一地的湖泊面积减少了34万亩,填湖后的主要用途为房地产项目开发。武汉大学环境法所主任王树义认为,刹不住填湖之风的原因首先是利益驱动,其次是由于违法的成本太低。

这些问题都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解决。


五、三峡水库消落区利用和保护问题


三峡水库消落区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任重道远。2017年我们组织了消落区的全面调查。

三峡水库消落区面积和岸线长度大幅减少。“国函〔2011〕69 号”文批复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中,规划基准年(2008 年)的消落区总面积为302km2(水平投影面积、下同),岸线总长度 5711km(消落区上边线、下同)。2008 年试验性蓄水时,消落区面积为292.39km2,岸线长度为 5541.36km。2017 年 6 月,消落区面积284.65km2,岸线长5425.93km。2017年与规划时相比,消落区面积减少17.85km2,岸线长度减少285.07km。近年来这一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

消落区内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种类有所减少。2017 年 6 月,消落区植被覆盖面积为 220.51km2 ,占消落区总面积的 77.47%,植被覆盖度以 40%~60%为主。消落区内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其中一年生草本 32 种,多年生草本 18 种,主要植物种类有狗牙根、牛鞭草、苍耳、狗尾草、艾蒿、鬼针草、稗等。三峡水库蓄水前,消落区为陆地生态系统。蓄水后,消落区演变为季节性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种类有所减少,植物群落以草本植物为主,灌木以及藤本的比例较低,未见乔木生长。消落区自然恢复的草本植物生长良好,覆盖度高,生态系统逐渐朝正向演替,由裸露的河滩地向耐淹的草甸生态系统演变,植物群落结构趋于稳定。人工种植草本植物,在植物群落、覆盖度、生长方面,与自然恢复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人工修复的乔木在 165m 以下长势较差,但随着高程升高长势逐渐变好。因此,应遵循消落区演变规律,减少对植被恢复的人工干预,使消落区植被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并逐步达到稳定状态。


六、长江鱼类资源保护和生态调度问题


生态调度没有统一的定义。从目前国内的实践看,大致有两种调度模式被冠以生态调度之名。一是三峡集团总公司开展以促进四大家鱼和中华鲟产卵为目的的调度。二是水利部在福建召开的生态调度试点会,以保证水库下游生态基流为目标的调度。我们认为,这两种调度可称为狭义的生态调度。此外珠江委组织了压咸补淡调度、黄河委组织过调水调沙调度。这些调度也应算作单目标的生态调度。

原三峡集团总经理、三峡办副主任、水利专家陈飞对生态调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在多篇讲话和文章中阐述了其观点,现在简要介绍如下:要通过管理运行好三峡工程,切实保护好长江,确保长江不老。工作思路可概况为一、二、三、四“四个方面”。“一”是三峡工程运行要贯穿生态调度这一条主线;“二”是生态调度要以水文、生态环境这两项预测预报为基础;“三”是生态调度要贯穿于防洪、发电和航运三项重点任务之中;“四”是一年四季都要精心组织实施生态调度。陈飞同志的理解可以称之为广义的生态调度。

不管生态调度定义如何,从现在的实践看成效显著。以三峡集团公司组织的促进四大家鱼产卵调度为例,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所的报告称:从2011年~2018年,三峡水库每年5-6月份实施促进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共实施12次调度,其中2012年、2015年、2017年、2018年调度2次,其他年份调度1次。长江宜昌江段持续涨水时间3~9天,流量日均涨幅1080~3180m3/s,水位日涨幅为0.43~1.3m,水温在20~24℃之间。监测结果表明,除2016年外,其他年份四大家鱼对生态调度对生态调度形成的人造洪峰有积极的响应。估算各年份的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累计产卵量8.08亿颗,占监测期间累计产卵量(21.14亿粒)的38.2%。

生态调度目前在国内外开展的时间不长,理论和实践基础都很很薄弱,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代,要组织多学科的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完善理念,丰富实践,进而制定重要河流生态调度的目标、标准、规程,实施生态调度,促进重要河流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七、三峡移民工作高质量发展问题


三峡移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社会发展也暴露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三峡移民虽然相较于后来实施的水利工程,投资要少得多,但加上后续工作、对口支援,投资也不少了。我担心后续工作完成后,移民稳定与发展仍存在问题。

要认真思考水利工程移民非自愿移民的特点。水利工程非自愿移民有被动性、时限性、发展能力弱、地处偏远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移民工作的长期性。

要认真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移民政策。我们移民工作的基本政策:“前期补偿、后期扶持”、“三原”原则等,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急需调整。

要认真思考出省外迁移民政策。出省外迁安置政策的出发点和总体效果是好的,但部分适应能力较弱的移民融入当地存在困难,给外迁移民稳定带来长期影响。而且跨省外迁移民人数少、安置政策不尽相同,给地方工作增加了难度。这一政策要适时做出调整。

要认真思考信息化条件下移民稳定问题。信息化给沟通带来便利,但给移民稳定带来挑战。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发生移民通过手机等通讯工具组织上访的情况,要研究现代通讯条件下的移民稳定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方法。

要认真思考移民帮扶的实现路径和有效性。移民帮扶工作百花齐放、百花争艳,但也有个别地方存在长期上访的问题。部分移民贫困问题是社会问题,要研究后期扶持政策结束后与其它政策的衔接问题,要制定帮助贫困移民的兜底政策。


八、三峡水运新通道问题


国家高度重视三峡水利枢纽的通过能力问题,按照工作部署,原国务院三峡办于2013年组织有关单位,启动了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研究工作。

2014年11月,长江设计院完成了《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船闸扩能前期研究报告》。2016年1月,长江设计院完成了《三峡水运新通道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做好编制可研报告的技术准备,2016年5月原国务院三峡办继续组织开展了三峡水运新通道可行性研究阶段前期重大专题研究。2017年9月,长江设计院完成了船闸尺度、线路方案、环境影响、移民安置等专题研究报告。

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17年12月,原国务院三峡办组织编制完成了《三峡水利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水利枢纽航运扩能工程项目建议书》(以下简称《项目建议书》)。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评估,并分别征求了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的意见。根据专家组评估和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意见,长江设计院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2018年5月,水利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了《项目建议书》。

按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结合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中国地震局、重庆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等对《项目建议书》的反馈意见,2018年9月,水利部组织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并再次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为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前期研究工作,保证可行性研究的进度和质量,2019年水利部继续组织开展三峡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重点区域地质勘察和重要水力学试验研究工作。2020年8月,长江设计院完成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并通过长江委组织的专家评审,2020年9月报送水利部。

目前,长江设计院正在继续开展工程建设方案深化研究。

总之,三峡工程的科学问题具有表现明显、处在科技前沿、影响广泛深远、示范性强、原理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相交织的特点,要按照中央对三峡工作的指示和李国英部长关于三峡工作的讲话精神,加强三峡科技工作的顶层设计,凝练八个方面的具体的科研项目,组织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努力取得突破,为管理运行好三峡工程提供科技支撑,为水利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进入 张云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657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米乐m6平台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米乐m6平台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