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作了很多研究和宣传,对照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可以发现我们的工作离“学懂、弄通、悟透”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里,我以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是具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特质的原创性成果为主题作一个研究说明。
一、理论内容概括要和理论定性相一致
众所周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具有深刻的时代性。因此,我们对于这一科学思想理论内容的概括,也应该反映这种时代性特点,和这一科学思想的理论定性相一致。
为什么提出这一问题呢?我们知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与此同时,我们要懂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都有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今天的民族复兴,是在21世纪时代条件下的民族复兴,必定具有21世纪的时代特征。事实上,十八大以来形成的党的创新理论,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时代进步及其文明成果。因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把这一创新理论定性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但是,现在的理论内容概括还没有完全体现这一定性,还没有完全体现21世纪的时代特征。特别是,没有把诸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网络强国战略”等既具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特质、又是习近平重大的原创性思想很好地概括进十八大以来创新理论的理论体系之中。
由此决定了,让这一科学思想的理论内容概括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性相一致,是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和宣传的重要任务。
二、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最具有21世纪的时代特征
我们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思想内容上体现时代性。从客观现实讲,当今世界最具有21世纪时代性特征的,除了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和生态文明愈益为人们所重视,就是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数字经济。
自从互联网在信息革命中来到人世间,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但和现实世界紧密相联系的虚拟世界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人们的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乃至于政治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它带给人们的是一场“爆炸”式的生产力革命。正如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是“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能够“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伴随着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字经济特别是平台经济这一新事物的出现,恰如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扑面而来,中国经济正在发生极其深刻的变革。与此同时,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推动着中国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社会治理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在近两年防控疫情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这就是21世纪中国经济和社会出现的最为深刻的变化。
习近平十分重视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以及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他在地方工作时就已经关注这一时代变动新动向,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就深刻指出,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他就极具前瞻性地预测到未来“智能世纪”发展趋势,在福建工作时提出要建设“数字福建”,成为今天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在浙江工作时提出要建设“数字浙江”,使浙江信息化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了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引领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我国正在从网络大国向着网络强国阔步迈进。党的十八大后,他更是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在网络发展、安全、治理三个方面发表了许多极其精彩的思想。尤其是,他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网信工作领导体系,亲自出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领导党和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不仅如此,他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等众多国际场合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等具有时代性的重大问题。
我们注意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推进中国网信事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被写进了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决议在对新时代中国取得的十三个方面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总结概括中,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都强调了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数字经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出的贡献。
三、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容
在领导中国网信事业发展的进程中,习近平提出了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安全、外交等方方面面内容,亟需我们加强研究。
第一,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依据,是他认为信息革命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又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他从人类社会发展史得出的这一重要结论,反复强调信息化的兴起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并由此提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第二,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目标,是他强调的“六个加快”,即顺应信息革命的时代潮流,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2]
第三,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对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他反复强调的统筹发展与治理,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他在积极鼓励和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明确地回答了互联网有没有治理的任务、数据是不是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能不能融合、政府怎么对数字经济特别是对传统的市场经济中没有的第三方经济即平台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如何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等新问题。特别是,他强调在发展数字经济的时候,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设置“红灯”是为资本的行为划定边界,加强规范;设置“绿灯”是为了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第四,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对执政党的要求,是他强调的“过长期执政关”。他明确说过:“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3] 他说,网民大多数是普通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其中也还会有这样那样的怨气怨言、偏颇看法。有种观点认为,互联网太复杂、难治理,不如一封了之、一关了之。习近平针对这种观点明确指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关上,也不会关上。”[4] 他还进一步深刻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因此,他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特别是,他强调对网民的观点和看法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5]。与此同时,他也注意到,在互联网这个信息大平台上,充斥着背离人类道德的淫秽、暴力等网络垃圾。因此,他强调指出,信息革命带来的网络空间,既有天朗气清,也有乌烟瘴气,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方针。
综上所述,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成果,不只是对经济建设或文化建设或社会治理提出的新思想,而且是整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突破自己的知识瓶颈和理论瓶颈,研究这一具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于从事干部教育的理论工作者来说,更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研究和宣传的任务。
(作者为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
来源:《理论视野》202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