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进行学理性总结,是推进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化学术研究的使命担当。3月18—19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哲学研究杂志社、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等单位主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构建与原创性贡献”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论坛在武汉举行。与会学者深入研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体系”建设成果、原创性贡献及其理论创新等议题。
拓展理论空间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以实践为中心,坚持中华民族主体性,坚持反对教条主义,走出了一条具有原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实践道路,创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康庆表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出强烈的“中国问题”意识。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意识为依据,试图以“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主题为主轴,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复苏以及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等具体问题,构建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近代“中国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具体解答的思想体系与内容,既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意识”的形上思考的抽象普遍性特征,又具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问题”意识的形下关切的深刻现实性和具体丰富性。
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解决中国社会的实践任务、满足中国社会的实践需要是其全部核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表示,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来,中国社会实践进程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又反映并推动着中国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国道路的发展进程,从实践看,是实践逻辑不断得到凸显的过程;从理论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创新的过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赵士发表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了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形成了新的经验和方法,进而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形成了新的理论。在他看来,坚持以实践为中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原创性的基石;坚持发挥中华民族的主体性,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原创性不可或缺的前提;坚持反对教条主义,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创性的保障。
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有了更加宽广的领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何萍介绍,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群体与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研究群体展开了“中西马”学术对话,共同讨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问题和中国现代性的方案。通过对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获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的学术研究群体的认同。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内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相互碰撞、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获得了新的思想资源,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更新。通过这两方面的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达成了共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使命,就是创造新时代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坚持与时俱进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使之成为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方法论。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断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深刻总结当今人类实践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着力解决当今人类实践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引领人类实践发展的正确航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回答的重大现实课题。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袁银传看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需要反思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深入总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需要立足当代实践,深刻揭示当今时代、实践、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反映当今人类实践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需要聆听时代和人民的声音,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认真研究和解决当今历史时代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汪信砚表示,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创新的革命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推进马克思主义随着当今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袁银传表示,首先,要站在当代人类实践发展的最前沿,揭示当今人类实践发展的新规律,解答当今人类实践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当今人类实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科学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其次,要站在当代人类科学发展的最前沿,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观察、总结、揭示当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新变化、新成果、新规律。再次,要与当代各种哲学文化思潮进行交流、交融和交锋,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要持续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持之以恒的命题,并结合新时代的状态与阶段性特征进行反映时代精神的研究。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培挺表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精髓就是人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要持续关注人,关注世界大变局中的人的生产与生活兼容视域下的社会发展,进而关注人类整体的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要关注时代精神,关注影响人类社会及世界发展变迁的焦点性、持续性话题,并进行阶段性时代化的阐释。
推动人类自由和解放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独特经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规律。在赵士发看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促进了以知识体系为基础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形成。二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有机统一,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南与精神动力。三是促进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共同价值的形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中国智慧。不断坚持自主创新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走出西方现代性的困境,也将不断为人类共同价值的形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中国经验与智慧。
王立胜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时代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回应人们的现实关切,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一个表现都带有中国特性,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实践逻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实践逻辑和实践关怀,不仅引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案,必将有利于推动全人类走向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