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 月7日上午11时,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结束了前后12天大陆之行飞回台北。笔者用三个关键词对此行作一概括:追思、记忆与和平。
一、追思
马英九之行是追思之行。
清明时节是中国人祭奠先辈,怀念祖辈的时节。马英九此次大陆之行,一路走来,祭拜先烈,祭拜先祖,重温历史,发扬“慎终追远”的情怀和历代祖训。4月1日上午,马英九首次站在祖父的坟前,用湖南方言诵读祭文。途中,他数度哽咽。这一幕不仅让两岸无数人为之动容,更向无数祖籍在大陆的台湾人宣告了:你们的根,在这边。
感人的一幕是重庆市委书记在招待晚宴上拿出一本《重庆韶光》的纪念册,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到了马英九父亲马鹤凌与母亲秦厚修在重庆的政治学校读书、相爱的照片,往来书信编辑成册。翻看当年父母亲的青年时代,马英九的感受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二、记忆
马英九之行是加强两岸共同记忆之行。
马英九此行强化了国民党人在辛亥革命贡献中的记忆。马英九在武汉参观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专题性博物馆。这里见证了清王朝的灭亡和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灰飞烟灭。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武昌红楼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马英九之行强化了两岸民众对对全面抗日战争历史的记忆。马英九带领台湾青年学生,重温团结御侮的抗战史。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岳忠烈祠、抗日战争中国战区中国陆军第四方面军长衡岳地区受降仪式旧址,到张自忠烈士陵园、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马英九一行在多个纪念场所哀悼遇难同胞,追思牺牲英烈,体悟抗战精神。
马英九此行去的上海和武汉,分别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两个最大(百万军人参与)会战——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主要节点。最后一站,即4月6号下午前往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是“淞沪会战”中“八佰壮士”的历史。
南京和重庆分别是抗战期间的民国政府的首都和陪都。同时也是坚持抗战,与日军进行浴血奋战的光荣城市。南京大屠杀记录了日军的残酷暴行;而重庆,同样是抗战牺牲惨烈的城市。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期间,日本对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的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 重庆成为二战期间遭受轰炸最严重的三个城市(伦敦、柏林、重庆),并很好扮演了中国战时首都的作用。
而马英九此行去的故乡湖南,则是二战期间,抗战牺牲仅次于四川、抗战贡献或许是最大的省份。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抗战前哨阵地,是战斗最多、最惨烈的主战场之一。在此期间,侵华日军总兵力的35%夹击湖南,国民党正面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集中在湖南抵抗。其中,四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等大规模的绞杀战都发生在湖南。湖南经历战事之多,战绩之盛,为全国各省区所仅见。湖南战场上中国军民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浴血奋战更是激起了中华民族战胜日寇的信心和勇气。日本第一个投降书正是在湘西会战的湖南芷江机场洽降和草签的。
国军的正面战场与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战场共同构筑了中国抗日战场。但遗憾的是,国人对正面战场记忆不多。抗战胜利已经78年,至今还没有一个场馆存有并全方位记录中国战场牺牲官兵的忠烈祠。
三、和平
马英九之行,虽然有追思,有加深两岸共同记忆之作用,但更强大的现实意义实际是和平之行。
近几年台海紧张局势不断加剧。特别是俄乌全面冲突后,台海局势受到波及。一些国家政治人物不断窜访台湾,挑战大陆底线。4月5号,美国三号人物在美接见台湾地区现任领导人,引发大陆强烈抗议。台海地区已经成为战争危险程度很高地区。
马英九此时大陆之行,多次提及“和平”二字。 3月28日,参观孙中山纪念馆后,马英九题写“和平奋斗 振兴中华”,以志纪念。3月30日,国台办主任在武汉会见马英九一行。马英九表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应携手合作,在“九二共识”既有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永续和平与繁荣,提升两岸中国人福祉、共同振兴中华。
4月6日,国台办主任在上海为马英九一行饯行,马英九表示,两岸都是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应一起推动和平,奋斗合作,振兴中华。
马英九大陆之行为两岸和平交流开辟出一条新的通道,将会吸引更多的岛内人士为两岸和平做出更多的行动和贡献。
四、一中各表
在3月30日下午与国台办主任会面时,马英九强调了“九二共识”,还原了1992年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一中的历史事实。对于一中的政治意涵,双方存有不尽相同的认知。
4月2日,他在湖南回答学生提问时说:“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国家’在1997年修改了’宪法’,’我们的国家’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叫台湾地区,一个叫大陆地区,都是我们’中华民国’,都是中国。”他说,“台湾地区为台澎金马,大陆地区则是台澎金马以外的领土;无论台湾或大陆,在’宪法’上都属于一个中国。马英九此行,说明了“九二共识”依旧切实可行,并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马英九的“一中各表”,涉及到两岸“谁能代表中国”的问题。
资料: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告知对方海协会的口头表述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在该函中,海协会还附上了海基会在香港会谈中正式提出的第八个表述方案,作为双方彼此接受的共识内容。12月3日,海基会回函,对此未表示异议。“九二共识”就这样被双方正式确定。确定的时间就是1992年11月16日。
马英九此次大陆之行,或许也给大陆出了难题。在湖南大学与师生互动时,他提出了他的“和平统一”方案,也即“民主统一”、“文明统一”方案。问题是,在两岸价值理念并不相同的情况下,如何定义民主与文明,将决定两岸未来走向。
此次马英九大陆之行,多次提到与“民国”有关的概念,数次触及“前总统”的敏感身份,到此次清晰无余地道出“一中各表”的概念,虽然大陆方面给予了马英九前所未有的理解与包容,也反映两岸存在互不隶属的政治实体这一现实。 由此也让笔者感概。35年前,即1988年,在两岸关系松动之时,笔者曾写信向大陆高层领导建言:两岸执政党实现对等谈判,最终建立一个两岸共同认可的新的国家,北京为首都,台北为陪都,进而实现两岸统一。35年后,时过境迁,笔者上述建言实现条件已不成立,但至今,两岸分离问题仍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