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杰:中国之路在漫漫长程中再次进发-米乐m6平台

李忠杰:中国之路在漫漫长程中再次进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70 次 更新时间:2012-11-07 17:14

进入专题: 中国道路  

李忠杰 (进入专栏)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在不停地跋涉,中国共产党在不停地跋涉。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多年的历程,新中国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改革开放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

历史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都将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再次进发。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我们不能不拓展视野,把思绪扫向过去,把眼光朝向未来。

回望过去,如何看待这90多年、60多年、30多年的成就、探索和经验教训?面对现实,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问题、任务和挑战?

展望未来,10年、20年、40年……,如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开创新的更加光辉的未来?

不同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也许会见仁见智。但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论思想,把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把我们将要继续的一切,都当作一个不断发展中的过程来看待,我们很可能会立即有一种登高望远、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的思路也许能打得更开,许多复杂的问题也就可能变得不那么复杂了。

一、一切的一切,都作为过程而存在

当年,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里面论述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所作的变革的时候,曾经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及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恩格斯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在这种思想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精深博大。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它告诉我们,整个世界,无论自然物质,还是人类自身;无论社会生活,还是意识观念,说到底,都是作为一种过程而存在的。从诞生、发展,到成熟、鼎盛,再到衰落、消失。任何事物,无不经历着这样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无数事物,其内涵、特点、生存的周期会有无数的差别,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归根结底,都是无数个发展演化的过程。一个过程在发展,另一个过程又在酝酿。一个过程完结了,另一个新的过程又接着开始。无数的过程相互交织,此伏彼起;无数的过程前后相继,推陈出新。世界就在这无数过程的演化中,完成着无限的新陈代谢的生命运动。

这样一个过程,从短暂的现时态来看,也许不很明晰。但如果从漫长的历史眼光,甚至用天文学的眼光来看,一切就非常浅显明白了。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在大约137±2亿年前。而在50亿年前,太阳系还是一团弥漫的缓慢转动的气体云。至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在约47亿年前诞生,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经过早期分异阶段,地幔固结,原始地壳和大陆发育,形成大洋和大气圈。45亿年前,在受过无数的彗星和陨石撞击之后,开始出现生命。而人类,根据目前的研究,大约出现在200多万年之前。至于人类文明,出现的时间还不到1万年。再从空间来说,宇宙的大小为120亿-150亿光年,由大约1000亿个星系组成。不要说与宇宙相比,就是与太阳系相比,地球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天体。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从人类个体的眼光来看,似乎经历了多么漫长的时间,但从天文学的宏观、宇观角度来看,其实不就是微不足道的短短一瞬吗!

连地球都并非永久,其他一切,包括人类、社会、国家、思想,更何来永久?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过程!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过程论思想,从根本上界定了世间一切事物的历史方位,为我们在许许多多问题上解疑释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依据。

既然一切都是过程,世界上就不可能有任何绝对的东西、永恒的东西、达于顶峰而至高无上的东西。对任何物质来说是如此,对任何社会和国家来说是如此,对任何政治力量来说也是如此,对任何思想理论来说当然也同样如此。

在这样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面前,我们有可为之处,也有不可为之处。

可为之处,在于可以发挥人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由浅入深地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积极主动地改造事物、改造世界,使外部世界朝着人类所需要和期望的方向发展,并尽可能地延长某些事物的生命周期。

不可为之处,在于我们无法追求任何终结的东西、最终的东西,也不可能守护任何固定不变的东西、停止在任何所谓至善至美的水准。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之中,一切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变化。

所以,一个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民族也好,我们所有的生命,不在于静止,不在于停滞,不在于故步自封,不在于畏缩不前,而在于始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始终保持生命的动力和活力。

当然,过程论是与阶段论结合在一起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但在这过程变迁中,随着事物的出现、发展、成熟,及至走向衰落,一般都会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来。在不同的阶段上,事物的成熟程度,以及他们的特点,甚至在某些质的规定性上,是会有不同甚至很大差别的。从宏观甚至宇观的角度来看,这些特点和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现实中需要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时,就不能大而化之,忘记了它们的阶段性。如果忽略了这种阶段性,有时候会造成本质认定上的错乱,有时候会造成阶段区分上的混淆,在实践中都会造成不应有的错误和损失。因此,当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论思想时,还必须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段论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过程论中的世事沧桑

从过程论思想出发,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大量事物,指明了我们应如何对待的科学态度。

一是正确对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进程。

正是基于无限发展的过程论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坚信:“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社会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们具有无可争辩的优越性,但依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共产主义现在已不再意味着凭空设想一种尽可能完善的社会理想,而是意味着深入理解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

1886年1月,英国费边社的一位领导人爱·皮斯,请求恩格斯为该社准备出版的小册子《什么是社会主义?》写一篇文章,简要地叙述一下社会主义者提出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基本要求。但今人也许很难理解的是,恩格斯回信却表示难以承担这一任务。他强调指出:“我所在的党并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恩格斯明确表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二是正确对待马克思恩格斯自己创立的理论。

正是基于无限发展的过程论思想,恩格斯一再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认为,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应该像马克思那样思考问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名词才有存在的理由。”

他还强调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关于这种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

所以,对自己创立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始终采取科学的态度,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思想具有绝对、神圣的意义。他们在自己的理论创立以后,总是不断地分析历史条件的变化,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科学性。

在《共产党宣言》出版25周年之际,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与此同时,他们也毫不隐讳地承认:“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他们强调:《宣言》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850年时,马克思恩格斯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曾经发生过一次失误。但他们正确对待并及时纠正了这次失误,并与坚持错误的一些所谓“革命者”进行了必要的斗争。直到45年后,恩格斯还认真总结当初的教训,写下了他的最后一篇文章--《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十分严格地剖析了发生失误的原因,从中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和结论。在正确处理这一曲折失误的过程中,他们深化了对历史发展以及革命斗争规律的认识,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三是正确对待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正是基于无限发展的过程论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总是不断关注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化,力求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马克思逝世以后,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阶段过渡,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生活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恩格斯紧密结合各国工人政党和工人运动的实际,以敏锐的眼光把握时代的变动,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对这些新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他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研究了原始社会问题,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实质;

他在《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革命意义,第一次阐明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原理;

他考察资本积累加速发展的情况,指出自由竞争被垄断所代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无限制的竞争产生垄断,而垄断又产生竞争;

他研究了股份公司、信用制度、交易所等新的经济现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指出:“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许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没有了私人生产,而且也没有了无计划性。”

恩格斯这些紧跟时代所进行的研究,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前进。

三、按过程论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过程论思想,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才能正确破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难题。

比如,怎么理解和认识恩格斯晚年对美国人和美国民族的评价,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典范意义的案例。

时值1888年,恩格斯携家人到美国旅行和疗养。其间以及回到欧洲后,写了几篇文章和几封信件,汇总起来,称为《美国旅行印象》。因为是恩格斯生前最后的几篇文章和书信,涉及到对美国及资本主义的一些评价,所以具有重要的价值。

多年来,一些学者或领导人都认为,恩格斯在这些文章和书信中积极肯定了美国民族的务实和创新精神,值得学习和研究。所以,若干年前,中央党校在为领导干部学习编写的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中,专门介绍了《美国旅行印象》。但印发后,有同志提出疑问,认为教材的解释不符合恩格斯的原意。于是在正式出版前,我接受任务,负责对这篇著作的内容进行核查研究。我认真查阅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有关的文章和书信,作了认真研究,发现教材最初对这个问题的表述确实不太准确,以往人们对恩格斯有关思想的理解也确实存在偏差。

何故呢?原来,恩格斯在《美国旅行印象》一开始,就说了很长一段话。大意是说,美国是一个新世界,不仅就实践而言,而且就其制度而言,藐视一切继承和传统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这些旧式的、沉睡的欧洲人。还说,美国人对每一个新的改进方案,会马上从其实际出发,进行实验,如果认为好的,差不多第二天就会付诸实施。在美国,一切都应该是新的,一切都应该是合理的,一切都应该是实际的,一切都跟我们不同。

这段话,通常便认为是对美国民族特点的一个肯定。

但事实上,这种理解与恩格斯的原意已经大相背离了。

之所以说背离,关键在于,恩格斯在文章的开头,也就是在赞扬美国人的这段话之前,首先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即:“我们通常都认为,‥‥‥”毫无疑问,这句话,实际埋下了对随后内容加以否定的伏笔。

对美国的赞扬用了将近一页的篇幅。但前面加上“我们通常都认为,‥‥‥”的概括,显然就表明,恩格斯对这种评价是有所保留的。但以前,人们阅读恩格斯这篇文章时,只注意到这一段很长的对美国的肯定性评价,却没有注意到开头这样一句非常重要的概括和提示。以为恩格斯真的是在赞扬美国。结果,就把恩格斯的原意理解反了。

实际上,恩格斯是说:“我们通常都认为”美国民族有很多好的特点,但他自己到美国走了一趟后,发现所看到的与原来认为的并不一样,甚至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他在文章开头说了“我们通常都认为”,意在引出后面他与此不同的实际观感。

那么,他所看到的美国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在有关文章和书信里,恩格斯说了很多评论性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是认为,美国民族是一个暴发户,一下子有钱了,得意洋洋,但是有很多毛病,缺乏教养,缺少绅士的风度。对所有这些,恩格斯都很为鄙视,大不以为然。他甚至还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美国人与欧洲人比较,就象外省人和巴黎人一样。”也就是说,在他看来,欧洲人就像巴黎人,比较文明;而美国人只是乡下人,缺乏教养。

所以,总体上,恩格斯对美国民族的一些基本特点的评价是否定的。他认为,美国并没有“我们通常都认为”的那些长处。他引述这些通常的“认为”,只是为了否定这些“认为”。

所以,教材最初的评述,以及长期以来人们对恩格斯这些文章和书信的理解,与恩格斯的原意是不相符的。

为了尊重恩格斯的原意,我对教材做了一些修改和处理,强调恩格斯到美国后,实际看到了两种矛盾的现象。既有一些充满活力的现象,也有一些非常落后的地方。不要误以为恩格斯对美国民族、美国社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样一种改动,虽然还是有点牵强,但照顾到了方方面面,避免了对恩格斯原著原意的较大误解。

这样一件事说明,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首先要尊重原意,准确理解,而不要发生误解或随意曲解。扩而大之,对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搞清楚”。即首先认识和掌握“老祖宗”的基本思想。以老老实实的态度,认真阅读原著,真正掌握“老祖宗”的原意,搞清楚“老祖宗”讲了哪些话,有哪些思想观点,有哪些基本原理,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包括翻译,必须准确,符合原意。要在真正搞清楚原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不要因己所好,各取所需;不要断章取义,割裂肢解;不要牵强附会,任意曲解;不要越俎代庖,层层传销。中央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们各种论述的原意到底是什么。

但是,仅仅到此为止,就够了吗?不够。

需要进一步提出问题和思考研究的是,既然恩格斯对美国的评价和论述基本上是负面的。那么,这种负面的评价和论述是不是完全正确、完全符合美国的实际?

按照过程论思想,这就需要用发展中的实践来加以检验了。

如果用100多年来的实际情况加以检验,我们可以发现,恩格斯《美国旅行印象》中对美国民族特点的否定性评价,并不是完全科学、准确的。

100多年来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美国一贯趾高气扬、为所欲为,奉行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政策。但作为美国民族、而不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又确实是一个新兴的民族,比较务实,比较富于创新精神。对此,列宁等人都做过肯定,世界上也几乎都有公认。这些特点,正是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可以学习的。

因此,按照实践标准,不准确的不是恩格斯所否定的“我们通常都认为”的那些观点,而恰恰是恩格斯自己对于美国民族的那些否定性评价。

对这样的结论,不需要有什么惊愕。因为这并不是否定恩格斯的一生功劳,更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无论从科学意义上来说,还是从当时的历史事实来说,恩格斯并不是神,而是人。当时,恩格斯去美国,主要是去治病、疗养的。走马观花,看了一些现象,但考察还是比较粗,比较表面,对美国的了解还不是那么深入。所以,对美国的评价不是非常全面、客观。这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论思想,人类社会始终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生活在变动,社会在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一刻也不会停止。

特别是当今世界,无论是科学技术、生产力状况、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还是社会阶级结构、组织管理体系、政治上层建筑等等,其变动、发展的程度和烈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面对这种发展变化,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抱残守缺,不能对实际的状况和历史的发展视而不见,而是有必要,也有条件,站在当今时代发展的高度,用实践这样一个最根本的标准,来检验马克思恩格斯的各种思想和观念。要通过这种检验,看其是否经受住了100多年社会实践的检验。看其哪些经受住了检验,被证明是科学的、正确的,哪些是不科学、不正确的。在此基础上,再确定对“老祖宗”著作中的思想,哪些要继续坚持,哪些不必再继续坚持,哪些应该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这也就提示我们,搞清楚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原意,不是要再搞“句句是真理”,不是要再搞新的“两个凡是”,认为老祖宗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每一句话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认为今天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每一件事都要到书本上去找根据,书本上有的,就干;书本上没有的,就不干;书本上说的,就是对的;书本上没说的,就是错的。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定要用过程论的方法和观点来看待。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而不要当成宗教;坚持用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相伴,使马克思主义始终充满青春的活力;坚持用实践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把理论与时代和实践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随着实际生活的变动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四、按过程论看待党的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90多年,执政已经60多年,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理论创新和飞跃的历史;是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历史。

用过程论思想来看,这样一部历史,就是一段为期已经90多年的奋斗的过程、探索的过程、自身建设的过程。

在这样一段恢宏壮阔、艰难曲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了两次革命,干了三件大事,实现了两次飞跃。

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正在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与此相应的第一件大事,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第二件大事,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三件大事,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两次飞跃,是以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实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按照过程论思想,将90多年、60多年、特别是30多年这一过程的现时状态与初始状态相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两次革命、三件大事、两次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过程取得的成就,是客观的,也是巨大的。它既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能够对全党和全国人民产生巨大激励作用的重要资源。

按照过程论思想,我们也可以看到,党的发展和党领导的事业,同时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搞革命、建设和改革,没有现成的道路好走,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探索,有成功,也必然有失误,有曲折。所以,党在这一过程中也走了一定的弯路。这是不必讳言的,也是不奇怪的。关键是要正确地认识它,特别是科学地总结它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避免重犯过去的错误,力求使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好一点、更顺一点。

经过90多年、60多年、特别是3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我们最大的收获,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鲁迅先生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干出来的。”

人类的历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路联系在一起的。千年沧桑,百年岁月,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很不容易,甚至非常艰难。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条道路的过程,告诉了我们三个深刻的启迪:

一是,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

二是,要敢于和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条件结合起来,坚决走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决不走实践证明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那种改旗易帜、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的邪路。

三是,在道路问题上,中央领导集体要坚定不移,全党同志要坚定不移,全国人民要坚定不移。

经过90年、60多年、特别是30多年的奋斗、探索和自身建设,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种成就,不仅使我们倍感自豪,也引起了世界的赞叹和热议。各种赞誉之声蜂拥而至。在这种形势下,保持冷静的头脑就格外重要。

按照无限发展的过程论以及阶段论思想,我们迄今走过的,仅仅是漫长过程中一个很小的阶段。总体上,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的国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历史、现实,目标、任务,都表明,我们党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还很长很长。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或者更准确地说,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征程上。但同时,我们依然处在中国之路的漫漫长程上,处在这漫漫长程的一个重要阶段、重要节点上。

因此,我们切不可骄傲、懈怠。

按照过程论思想,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一定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创新的更大的辉煌。

我们正在中国之路的漫漫长程中再次进发。

中国之路的未来进程如何?未来方向如何?未来前景如何?这将是中国和世界许许多多人们所共同关注的大问题,也是一个需要由未来10年、未来20年、未来40年、未来更长实践所要证明和回答的大问题。

进入 李忠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道路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885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走向未来的中国与世界》第一章,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米乐m6平台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米乐m6平台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米乐m6平台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