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凯,现任中国扶贫基金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曾任吉林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主任、农业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8月26日上午,以“在乡村振兴中‘记得住乡愁’”为主题的“2021乡愁中国·大理论坛”在大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郑文凯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
在富有多彩民族风情、厚重文化底蕴、秀美山水田园的大理,举办“乡愁中国·大理论坛”,可谓实至名归,令人浮想联翩,有“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感。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扶贫基金会,感谢论坛组委会的热情邀请,预祝此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围绕论坛主题,结合扶贫基金会正在做的工作,谈四点学习思考。
第一,认清转型期特点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和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已经全面实现了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体会,由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新阶段,至少应从两个层面来认识:一是把握转型特征。转入新阶段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对象要从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扩展为面向全体农民,工作区域要从聚焦国家重点贫困地区扩展为面向全域农村,工作领域要从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扩展为面向农业全方位发展,工作目标要从把脱贫作为底线任务扩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范围更广、难度更大、标准更高,要求我们要视野更宽、力度更大、办法更多。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处理好全面推进与重点推进的关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是做好有效衔接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全面振兴的坚实基础。首要任务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总书记早就提出了“四不摘”等明确要求,要全面建立贫困问题动态监测、及时反应、有效处置机制。同时,明确稳定和完善在脱贫攻坚中行之有效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责任分工、政策措施、投入机制、帮扶机制、考核机制等。今年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核心是稳政策、抓重点、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我们原扶贫相关机构和脱贫地区推进转型期工作,首先要对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和切实的举措。
第二,探索可持续产业发展模式。这也是实现有效衔接的关键。在脱贫攻坚中,经过政府持续大力度投入,市场主体投资引资,各方力量帮扶带动,绝大部分脱贫地区都不同程度上拥有了与脱贫相关的产业项目、生产设施和销售渠道。进入转型期,都面临着怎样更好接续发展的问题。以我们扶贫基金会这些年做产业扶贫项目的实践体会,就是以资金援助支持为切入点,帮助实现理念、市场、管理、技术配套组合,产业扶贫项目必须尽力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服务链上做足功夫。
扶贫基金会百美村宿和善品公社项目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产业扶贫项目,都是以村为单位实施。百美村宿从乡村旅游切入,每个项目村投入援助资金1000万元,围绕项目设计、群众组织、市场运营几个环节,把贫困地区的绿色产业、特色产品、秀色风光、红色基因、本色文化(民风民俗、乡土乡情)等独特资源要素通过合作组织、市场机制、互联网平台等现代手段组合配置,改变了自发分散经营农家乐存在的食宿档次低、服务不规范、发展同质化问题。做到了同样是山水,但风光各异,同样是餐饮,但风味各异,同样是民俗,但风情各异,同样是旅游,但体验和收获各异,各具特色的“乡愁”成为核心要素。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特色产品高度有机融合,满足和发掘多样化消费需求,形成了特有的营销模式和渠道,培育了相对稳定并不断扩大的新消费群体,从中实现了产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善品公社项目主要是帮助农民解决从产品生产到商品销售的问题。目前项目已实施90多个村,涉及近百种农产品。基金会利用自身慈善公益机构优势,以捐赠资金到村,培育集体经济,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方式,链接生产和市场两端(网络平台)。两个项目都注重解决生产(管理)标准化、农民组织化、运营专业化、产品品牌化(基金会予以背书)几个重点问题,产业发展可持续能力明显增强。
第三,构建包容性共享发展机制。这是基金会做产业扶贫项目中下功夫最多的关键点。脱贫攻坚以来,在总书记扶贫重要思想指引下,基金会主动改变了简单发钱发物援助式帮扶方式,在实践中探索智志双扶、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具体路径。产业扶贫项目,不仅要解决项目规划实施中的技术问题、市场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与之相关的利益机制,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我们都是把进村入户落地实施作为起点,紧紧抓好项目规划和组织化。做好基础调研和群众全面发动、全程参与。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以依法规范组建合作社为核心环节,让大家知晓权利义务,建立有章可循、权利平等的管理机制,公平公开、惠顾弱势群体的利益机制。对分配方式、要素流转等问题,主要是处理好所有权不变、经营权分置、收益权制度化等问题,在脱贫攻坚期间,如合作社在平等惠顾全体成员基础上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予以特殊照顾等,这些都通过民主协商讨论决定。总的是,始终坚持维护和发挥好农民作为产权主人、利益主体、发展主力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农民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其它各类主体的连接关系,引导好农民对合作发展的正确认识,注重打牢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制度基础,把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农村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
第四,打造专业化乡村振兴领域慈善公益品牌。我们认识到,虽然面临转型阶段,我们仍然要坚守办会初衷,践行办会宗旨,继续重点面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口,更好发挥雪中送炭、雨中送伞的作用。新时代脱贫攻坚创新实践中形成的政府、市场、社会互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大扶贫格局,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扶贫基金会捐赠米乐m6平台的合作伙伴正在与我们商谈谋划乡村振兴方面的合作项目。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大有可为。早在200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就指出,“树立慈善意识,参与慈善活动,发展慈善事业,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及公众形象,而且也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福利与和谐,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得到更好的弘扬,切实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共同富裕目标,“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特色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方向。这是新阶段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作为乡村振兴领域全国性基金会,我们要在发挥好“三次分配”作用的创新实践中争当排头兵,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自身优势,打造思想政治过硬、专业化水平高、社会公信力强的工作团队和公益品牌。
扶贫基金会将同社会各界携手,为做好有效衔接、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助力共同富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