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丹洁:从文明史视角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米乐m6平台

段丹洁:从文明史视角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26 次 更新时间:2022-11-28 17:45

进入专题: 全球文明史   中国式现代化  

段丹洁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兴衰的真实记录,是对前人知识、经验和智慧的记录。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对民族兴盛、社会发展、文明传承意义重大。11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启动“文明史研究工程”,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与文明新形态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该工程将系统整合优质研究力量,开展《中国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编撰工作,努力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把握历史脉络,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学理化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

把握中国与世界文明史研究脉络

从全球史的视角鸟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从古代农业文明发展到现代工业文明,中国文明始终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立性。全面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把握中华文明演进逻辑,对于揭示中华民族发展规律,发掘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意义重大。

“我们应以文明史研究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以文明史研究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文明史研究破除西方中心论,以文明史研究推进文明和谐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谈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要以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紧密跟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进一步打造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

谈及深化文明史研究,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谭方正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基因,要厚植基础、锲而不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矢志不渝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坚持跨学科、跨领域和国际视角,立足新时代、立足全人类,胸怀天下,持之以恒讲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故事,为世界贡献出中国人自主撰写的文明史。

构建正确的世界史知识体系

当前,中国人民大学“文明史研究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初步进展,该工程的相关专家将以系统性的文明史研究学理化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百年伟业和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厚文明史底蕴。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钱乘旦表示,要撰写中国视野的世界文明史,需要跳出西方中心论,创建新的学科体系。讲述完整和真实的世界历史、构建正确的世界史知识体系,要认识到人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多样性的。他谈道,撰写新的世界文明史,一方面,需要正本清源,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为指导,恢复人类文明发展的真实过程,摒弃西方中心论;另一方面,要在世界文明史的研究与写作中体现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本质特征。当今世界是文明多样性的世界,多样性的回归意味着一方独大的反常现象应该结束,人类文明进程再次回归正道。

梁启超曾以“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描述中国历史的演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在中国人民大学大华讲席教授杨慧林看来,这应该是重新梳理中国文明史的基本视角。相对于西方式的文明进程,中国文明被视为“文化连续体”的代表,追索其中的文化根基和延展逻辑,必然意味着新的文明形态观和历史意识。西方学界对中国文明的叙述存在不少问题,而回应这些问题可以成为中国学术进入西方知识系统的通道。历史的书写始终包含着文明史观和文明形态的“创制”。中华文明蕴含的生产方式、文化经验、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社会结构,不仅应该为自身给出更通透的解说,也应该就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出问题、提供回答。

从全球文明视角提炼中国范式

在研究复杂的社会化问题和完善年代框架上实现新突破,在多学科合作、跨学科发展、各学科融合等方面展现新作为,实现从文明考古探源到文明史探究的升华,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表示,我们要从全球文明的视角研究中国问题,从比较文明的视角看待中国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问题搞懂弄通。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求同存异的过程,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路径,共同探索实现人类文明互鉴的途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应当从世界历史中找寻启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黄洋谈道,复兴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任务是复兴中华文明,世界历史这部文明史启发我们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创造新的思想观念,这也正是开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初衷和意义所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认为,现代化的本质是如何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最重大的转型是结构的转型和体制的转型。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主导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孟广林表示,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南,突破西方中心论和西方文明优越论,全方位、整体式地勾勒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历史图景,力求实现历史与文明的科学平衡,克服注重过程而轻视结果的倾向,在勾勒历史脉络的基础上,聚焦政治文明成果特征、功能及影响方面的论述。


    进入专题: 全球文明史   中国式现代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全球文明史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848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米乐m6平台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米乐m6平台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米乐m6平台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