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作家说过:人的一生有两个不会忘记,一是母亲的面容,另一个是从小居住过的城市。而我却想加上第三个:老师的音容与谆谆教诲。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二月,敬爱的厉以宁老师不幸病逝,永远离开了我们,让我不禁扼腕声声长叹。
南国花锦,一地梨花满地心。心怅然兮,老师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
作为国师级的一位大家,厉老师的思想和理论,乃至为人师表,已然高峰。作为学生,已受用终生,却难以评写。
我在北大求学时期,正是中国思想和理论大讨论大解放丰盛时期的一九八零年代。当时的厉老师,也正值学识与思想影响力的青壮盛时,年龄不到六十岁。
大师逝去,国之不幸。先生远游,学子心伤。有关厉老师的思想、学识与为人等等的回忆点滴,借助文字,定会成为这些时日里祭念的最佳归处。
关于西方经济学,在上世纪整个八零年代的中国,大家几乎都是初涉者。面对浩瀚的西方经济学说史,在东西方制度和政论的二元冲撞间,如何领悟其中一二,对像我这样的大多数经济学院的学子来说,无疑是一件不小的挑战。懵懂间,我们初涉了这门由厉以宁等几位老师作为学术主导的经济学课。
按老师们总挂在嘴里的说法,经济学理论从能略知一二点滴皮毛,到进阶三四、吃透其中半桶水,须有三条路可走,一是认真上课,二是抱原著啃读,三是听名师指点迷津。而这三点,正是当年北大经济学院的强项。更有幸的是,得到像厉以宁等名师的亲自授课和指点,真正验证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真谛。这些方法论,纵是毕业三十五年后,历经岁月洗涤,仍见其精粹,像深烙入心的航标和指路明灯。
厉老师上课,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我印象最深的记忆。他的这种风格,在毕业离校后的多次经济论坛上,或大小校友聚会交流时,都让我持续享受思想盛宴。厉老师讲课或做论坛报告,几乎不用书本课件,也不在黑板前手舞足蹈,只是一张便签式的提纲,黑板上一行大字标题,标题后缀厚实的省略号……然后便是他旁征博引,撷学说史料与数学公式的秀华,透过他坚毅、匀速,且略带江南润实的婉转音调,引导我们进入西方经济学的宽门殿堂……温文尔雅,娓娓道来,抑扬顿挫,不打草稿,绝不拖泥带水,更不信口开河。收放自如,精确的定义和概念表述,配合他右手指掌的点拨,课堂里或讲坛上,流淌着经济学的概念、定义,以及那些关于所有制、股份化、非均衡、科尔内和短缺、供求、价格、二元结构、改革开放、边际函数、公平与效率、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手、企业家精神……等等的论断和自信观点。2015年深圳北大校友会的新年论坛,原本只为年逾八旬的老师安排三五分钟的致辞。厉老师缓步上台,手持麦克风,完全脱稿地做了近四十五分钟的即兴讲演。其间,声音宏厚,站姿伟岸,畅谈关于改革开放、公平和效率、非均衡下的路径之选、财富再分配等等话题。大师的鼓与呼,久久回荡……听着已年届耄寿的老师声情并茂,如此投入地讲授,令作为主持人的我既着急又不舍,诚惶诚恐。
感动于,那份耳目一新的师情和先生气度,久久地在校友间传递和生发……
更迷人的是,在穿越时空的记忆里,无论课堂还是讲座论坛,厉老师总是洋溢着只属于他的那缕坚毅而淡淡的微笑表情。
“政府的首要经济目标是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改革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价格改革,而取决于所有制的改革”“股份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国需要大量的民营企业”“财富分配与共同富裕的三种模式”……厉老师的这些绵延半个世纪的声音,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些先知般的观点、价值体系、战略构想,尤其是对路径和模式的厉以宁式解读,在过去将近五十年的伟大征程中,让他成为“改革先锋”,破局突围时代的思想先知。他创见与引领了一个时代,并深刻地影响着正在款款而来的新时代新未来。
一如他的智慧、思想与人格风范,一座先知之塔,一座时代航标。
今年的深圳北大企业家协会新年论坛上,张新华师兄代表协会向全体理事赠送了厉老师的一本诗文集。字里行间,老师的家国情怀,涓涓畅流,令人如沐春风。现抄录其中两首,于字句间找寻那些永恒的记忆,老师的细语呢喃,吟哦观照,依旧柔逸弥散。
师之诗作一、《鹧鸪天-大学毕业自勉》
溪水清清下石沟,
千湾百折不回头,
兼容并蓄终宽阔,
若谷虚怀鱼自游。
心寂寂,念休休,
沉沙无意却成洲,
一生治学当如此,
只计耕耘莫问收。
师之诗作二、《浣溪沙-六十自述》
落叶满坡古道迷,
山风萧瑟暗云低,
马儿探路未停蹄。
几度险情终不悔,
一番求索志难移,
此身甘愿作人梯。
“缓流总比急流宽”“山景总须横侧看,晚晴也是艳阳天”“可以不说话,但不要说假话”“作为读书人,总有些正心、齐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这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推动中国的现代转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厉以宁先生如是说,且更是一生之诺,一辈子之风范,更是吾等后辈自强不息,继往开来之使命与担当的模范。
先生之境,至盛至伟;诗意人生,高天流云;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经世济民,心系天下……先生风范,得之我幸!
世间再无厉以宁,遗留风采动人间。一缕春风忆先生——敬爱的厉老师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