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2021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数字经济是《规划》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着力点,要求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并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等三个部分进行部署。《规划》的颁布实施将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迈上新台阶。
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具备有利基础和良好条件
过去十年,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持续提升。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21.6%稳步上升至2021年的39.8%,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达45.5万亿元。2012~2021年,数字经济名义增长率为22.5%,高出同期gdp名义增长率(10.4%)12.1个百分点,约为同期gdp名义年均增速8.8%的1.9倍(见表)。
表 2012~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长与比重
(表中均为名义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和比重在世界名列前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指出,2021年,测算的47个国家数字经济总量为38.1万亿美元,数字经济占全球gdp比重为45.0%。在国际比较中,按规模排序,美国数字经济位居世界第一(15.3万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7.1万亿美元),德国位居第三(2.9万亿美元);按占gdp比重排序,英国、德国、美国位列世界前三,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分别为69.2%、67.5%和65.7%,中国排序位居全球第九。我国数字经济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产品链条,有超大规模市场和海量数据资源,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相关人力资本。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开通5g基站占全球5g基站的60%以上;截至2022年7月底,登录5g网络的用户占全球5g登网用户的70%以上;数据中心规模和算力资源也居世界前列。这为今后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按照这一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速度需要达到gdp增长速度的2.2倍。如果按照更低一点的要求来测算数字经济整体增长速度,即按照2012年到2021年数字经济名义年均增速为gdp名义年均增速1.9倍计算,到“十四五”末期,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7%以上,“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80%。由此可见,未来数字经济将占据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奠定数字中国建设的坚实基础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的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承载着数字技术最重要的产品形态和服务形态。要增强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前瞻性领域,提高基础研发能力和产业应用转化能力。加强面向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支持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开源社区、开源平台、开源项目发展,推动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创新模式开放化演进。加快数字技术成果转化,推进数字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同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总之,数字核心技术和产品要有更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转化水平要显著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明显增强。
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是各类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即“产业 数字”带来的产出增长和质量提升。过去多年,我国消费端产业数字化应用广泛深入,《规划》要求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就是产业数字化要加速发展。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潜力大,通过数字渠道缩短农产品销售链条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已经产生明显效果,生产端的育种、耕种、农业机械等都要加快推进与数字、智能技术融合。制造业数字化向纵深发展,工业数字化从企业内部设备管理、经营管理快速向头部平台带动的产业互联网拓展,长链条多场景智能制造系统依托于传感器、工业软件、网络通信系统,形成新型物-物、人-人和人-机交互方式,实现人、设备、产品、服务等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联通,提升全链条资源配置效率。数字化生产性服务业日益拓宽服务领域,全品类和专业化的数字生产者服务平台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在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也在快速推进。
加快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产业平台能结链成网,聚合产业链上多环节多种类企业和多种生产要素,为各方提供交互机会,提升产业链创新的速度和稳定性。产业数字化还能大大提升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如联想lemes系统(联想自研的制造执行系统)以工业物联网平台为基础,采用“业务建模 微服务架构 中台组织”的形式来满足小批量、多品种、短交期、个性化的生产需求。在深圳工厂的5000多个订单中,90%的订单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并在一条流水线上完成,订单与订单之间无缝衔接,实现了高度柔性化生产。
融合发展加速更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要求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就是要推动中小企业融入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数字时代,消费者和用户的个性化、小批量甚至单品需求给中小企业带来新挑战。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头部企业可以带动链上中小企业实现与客户、最终产品厂商和全链供应商共享数据和实时协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全场景数字化服务。专业化生产者服务平台可以为单个中小企业提供所需生产者服务,帮助企业快速进入市场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要支持数字化服务企业打造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系统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不断积累样本。支持数字化转型服务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或普惠服务,为有需求的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推动更多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国家对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明确要求,可以将更多普惠金融服务投向数字化转型企业,对公共服务平台或者产业平台头部企业给予增信服务。
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大型平台企业的地位独特而重要。数字平台是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提供便利服务的平台企业和为产业链提供多种类型数据和生产者服务的头部企业,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数字消费平台链接海量消费者和供应商,提供交易便利和创新服务业态。消费端智能搜索使消费者能够从海量产品中快速高效选择,销售端智能算法能够推送合意的产品和服务,平台这种技术能力支撑海量交易双方低成本便捷交易,极大促进了消费。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头部企业能够将多种数字化服务嵌入产业全链,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塑产业竞争力。常用的有金融服务链路、消费者定制链路、智能化采购链路、市场端智能库存与销售链路等,这些高度专业化的数字服务内化于产业链路上,能达到链上企业易于获得服务、服务企业易于寻找客户和头部企业为合作者赋信等多种效果,以同步高效的协同能力提升全产业链经济效率。
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按照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把对平台的常态化监管落下来。一是平等市场准入。在没有法律法规特殊规定和负面清单约束的领域,市场准入条件对各类企业要一视同仁。二是平等市场竞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行政监管,对各类市场主体要一视同仁,不能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有不同标准。三是平等受法律保护。当企业和企业家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保护要一视同仁。要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在出台减损市场主体权益或增加市场主体责任的政策之前进行合法性审查,而且这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同样适用。平台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和共享发展意识,多提供具有正外部性的服务,为自身创造良好的市场信用和社会形象;要自觉和正当利用数据和算法等技术优势,强化消费者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个人隐私保护等平台责任的切实履行,坚决摒弃自我优待和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非常重要。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把数据作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新的重要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数据要素如何确权。为了加快数据市场建设释放数据价值,需要按照《规划》提出的要求,认真研究数据要素的确权问题。研究推动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当下更要强调使用权,完善场内场外相结合的数据交易制度体系,探索建立合规高效的数据交易方式。要处理好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的关系,大力推动数据安全相关技术创新发展,特别是公共数据和个人数据,要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构成数据市场的重要部分。
来源:《中国网信》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