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专题报告后,深受启发。作为研究国际问题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应当研究的课题非常多,研究的任务非常重,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研究。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和美好的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构建,预示着强国争霸历史的终结和和平发展新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人类文明发展进入新的时代的开始。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反对压迫和剥削,反对霸权主义,为实现公平正义,实现和平发展,实现自由平等的共同劳动,实现共同享用劳动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幸福的美好、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魅力,在于它的人民性。正因为它着眼全人类的命运和幸福,所以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由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着全人类拥有的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幸福和共同前程,体现着马克思共产主义的质核。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成熟的标志,是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的《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内容: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恰逢其时,对指引当今全球治理,指引新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顺应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会贯通中外优秀思想文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各种复杂的联系和辩证关系,是对当今全球各种复杂联系和辩证关系的科学解释和高度概括,它既是新时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哲学基础,也是全球治理的哲学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把人类美好理想与当今世界的现实相结合而提出的创新理论,而且是切切实实可以动员全世界所有力量,共同奔向美好未来最好的行动方案,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提出的自由劳动联合体是相通的。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真正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由劳动、自由发展的联合体,正是共同体的本质。早在200多年前,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也曾提出过“伦理共同体”思想。在康德看来,现代社会的法治,的确有利于遏制人世间的邪恶。但单纯依靠法律并不能抵制这种邪恶。因为这种抵制,还是一种外在的抵制,不是来自主体自身的自我抵制。而且,由于人的社会性,人类本性中恶的禀赋最大化的被激发处理,破坏了人们之间的道德禀赋。虽然每个人身上都有善良的意志,可这种善良的意志,不足以抵制强大的恶的力量。所以,要从人的内心中防止这种恶的产生,要实现德性的共同完善、善性的共同完善,就需要建立一种德性的联合体,或善的联合体,或它们的综合“伦理共同体”,以在共同与恶进行斗争中,实现德性和善性的共同完善。康德哲学中的理性人,是充满对他人爱和尊敬的人。康德的友爱观,是一种以他人的幸福为目的的、公共的、人与人之间的爱和敬重。在康德看来,这种友爱是超越家庭、超越民族、超越国家的善的联合体、德性的联合体、精神的联合体,这种友爱在伦理的共同体中获得实现。人类在这种“伦理共同体”内,都彼此行善,相互尊重,达到近似于道德的完善。显然,这种伦理共同体思想与我们当今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很多相通之处。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追求的,正是德性的共同完善,善性的共同完善。
毋庸置疑,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最主要的关系,是利益关系,特别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这种关系的核心,是如何贡献他人。就国际社会讲,就是如何贡献他国、贡献世界、贡献整个人类。罗素在论述理想世界时,曾这样说过:“那些其生活对自己、对朋友、对世界都有益处的人,是为希望所激发、为快乐所支撑的人;他们通过想象,看见了可能的事物以及把它们变为现实的方法。在处理私人关系时,他们从不为可以失去别人的亲爱和尊重而索然挂怀。他们只顾付出爱和尊重,而回报自然会不招自来。工作时,他们不会受嫉妒心的驱使,而只关心什么事是必须做的。政治上,他们不会耗费时间和热情为本阶级或本国辩护,他们的目标在于让整个世界更幸福、更少些残忍、更少些利欲之事,让更多的人摆脱压迫,自由发展。”显而易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这些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人类能在和平中发展,这当然是世界性的善举,是当今时代全球治理的大德之事。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人类共同利益和价值
毋庸置疑,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伟大的理念,也是伟大的信仰和价值观,而且是体现人类共同利益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环境中,国家安全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特别是诸如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这些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践行的诸多理念,如和平发展、平等合作、共赢共享、共商共治、包容兼爱等,都是人类德性的展现,是应对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体现的价值观,是新的全球性的价值观。它把共同发展、共同利益、共同富裕、共同幸福,放在首要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即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尊重别国利益的纽带。依靠这种纽带,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发展、共同利益、共同幸福。
当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光讲利益,更要讲责任。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也是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世界各国之所以能成为命运共同体,关键在于各国之间具有共同利益、整体利益。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荣损与共、利益相连的连带效应。一个强劲增长的世界经济来源于各国共同增长。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说道:“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共同利益、共同责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正由于世界各国之间具有共同利益,各国才需要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正因为有共同责任,才能够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和主张,是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们充分展示了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统一观的核心。所谓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主张,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要兼顾别国利益关切的一种主张;就是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的一种共荣、共进的理念。因为命运共同体思想包括差异观和统一观,而从这两种观念中又能引申出一系列具体的内容,所以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着时代的精神和要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面对全球性发展问题和安全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任何国家要想自己发展,必须让别人发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须让别人安全;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须让别人活得好。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共同利益也有了新的认识。既然人类已经处在“地球村”中,那么各国公民同时也就是地球公民,全球的利益同时也就是自己的利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重视人类的共同利益,使自己成为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者”。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决议,3月,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中国智慧开始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主席菲利普·查沃斯说:从长远来看,世界各国和联合国都会从这一理念中受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人着眼于人类长远利益的远见卓识。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