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培元:中国哲学主体思维对中医学的影响-米乐m6平台

蒙培元:中国哲学主体思维对中医学的影响

——《蒙培元全集》第五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0 次 更新时间:2022-05-12 13:39

进入专题:      

蒙培元 (进入专栏)  


关于中国医学哲学的思维方式,近来有些研究者提出形象思维、辩证思维、直观思维、逻辑思维等特征。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是主体思维。由于中国医学与中国哲学关系太密切,受哲学的影响太大,甚至不能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因此,作为中国哲学根本特征的主体思维,也就成为中医学的根本思维。

人们都承认,中国医学没有发展出真正的实验医学与解剖学,这同中国医学哲学的主体思维密切相关。这种思维就是,人是一个生命主体,不能作为一般的客观对象去认识、去观察、去研究。既然不可以对象化,就只能通过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直觉等方式去把握。中国哲学和医学认为,人是一个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由形、气、心、神、性多层次多功能的生命要素组成,每一层次每一要素都不能离开其他任何要素,因此,阴阳五脏六腑也就不能离开心、神与性。不仅如此,人和自然也是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但这并不改变人的主体地位。

正因为如此,中国医学强调主体的自我控制与整体把握,而不是对象分析。在养生学上则以养为主,以治为辅,以内为主,以外为辅,一切养生和诊治方法都是为了回到主体自身,调动内在的生命因素,靠机体自身的内在功能,以达到健康与长寿的目的。

所谓“辨证”论治的“证”,究竟是什么意思?医学界一般认为,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也有说成是“证候”、“证据”的。但是,在传统医学缺乏实验、解剖和定量分析的情况下,所谓“证”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主体自身的主观体验和知觉感受获得的,是“内证”而不是“外证”。证的表征是有的,但证的存在或根据都是靠自我证悟获得的,不是靠实验证据证得的。这不只是个宏观与微观的问题,还是一个观察角度和出发点的问题。近来有人提出修订,认为“证”是疾病过程中机体的病理反应状态,想用现代医学方法使之量化。这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一步,但这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

如果说到逻辑,那么,这只能是一种内部逻辑,不是一般语言所能表达的外部逻辑,它靠个人经验和体会才能掌握,不是靠求证的方法求得证明。中医理论几千年来之所以不能走向客观化、概念化、精确化、定量化,原因就在这里。中医理论之所以长期笼罩在人学形上学的气氛之中,原因也在这里。

中医哲学特别是养生学的主体思维,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听内视、反观内照式的自我调节。中国的养生学,重在自我感受、自我知觉,很重视内部的心理因素,特别是情感因素。认为人的喜、怒、哀、乐、惧等情绪情感对于形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情感只能靠主体自身的自我调节,才能和谐而适中,既不过,又无不及,不被外界事物所引诱,以免丧失自主性。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是由主体自身来控制调节的,不能靠外部力量;是靠自身来完成的,不能靠客观化的方法去对待的。因此,不能过分用智,更不能有过多的欲望,清心寡欲,见素抱朴,保持心境安宁平静,以顺自然之道,就能健康而长寿。老、庄和嵇康、葛洪等人,都提倡“反听内视”、“反观内照”的养生方法,许多医家也受这种思维的影响。这种方法确实具有很大效果。

二、内修内证式的精神修养。中国养生学的最高成就是要达到内在的心性修养,以保持身体和精神的高度平衡,以收健康之效。在一个自组自控自调节的生命整体中,精神对于形体具有极大的作用,这不仅是心理学的,而且有社会学及哲学人生观的意义。中医学中有“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说法,实际上是通过存心、养心之学,即内在的自我证悟、自我修养,使主体精神专一而不散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能有利于健康和长寿,否则,“精神内伤”则必然生病。这里的“精神”是物质还是意识,无关紧要也不必区分,因为中国哲学本来就是身心合一、形神合一的一元论,没有西方那样的二元论。重要的是,主体意识或主体精神必须返回到自身而不外驰,保持自我认同、自我完成的良好状态。这是生命健康所绝对必须的条件。比如传统气功、武术等,固然有健身的作用,但它的最高成就是达到一种心性修养的精神境界,这实际上也是调动内在意识从而使生命达到最佳的有序状态,决不仅仅是练形而已。

三、反本归真式的自我提升。中国哲学和医学主张身→心→性→命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以回到生命的真正本源。但这个过程是双向的,自我提升同时又是一种自我沉潜,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升降运动,但决不限于形体。这种运动需要一种自我超越的主体意识,也是更高的境界。道家所说的“归根曰静”、“知命曰常”,儒家所说的“尽性知命”、“顺性命之理”,就是这样的思维。《神农本草经》也说,上品养命,中品养性,下品治病,就是受这种思维的影响。由于性命之理内在于人,是个体生命的源泉,因而必须在自我修养和体验中实现自我超越,才能反本归真。医家所说的“养性”,有时可以直接解释为“养生”,但二者并不能完全等同。性命是生命的本源,或者叫“精气”,或者叫“真气”,或者叫“太极”或一元之气,但只有超越感性存在和情欲、思虑之类,达到一种对于生命的真切体会,才能反本归真。这一思想影响中国医学至深至远。老子说,“无以生为”,才能长生,这就是一种超越。天天考虑如何治生、如何长寿,反而不能治生与长寿。儒家说,“智者乐,仁者寿”,因为仁智之人超越了物欲与功利,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体验到内在的美和乐,自然能够长寿。理学家讲道德性命之学,但他们对医学都有研究,而他们的思想对宋以后的医学有直接影响。程颢说:“医者诊脉最能体仁。”所谓“体仁”,就是自我体验、自我提升,如果血气不通、四肢麻木,如同不属于自家一样,故医家谓之“不仁”。这既是形体生命问题,也是一个精神修养、精神境界问题。


* 原载日本《鍼汪》1991年11月号(日文);收录为《中国哲学主体思维》附录二。

进入 蒙培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中医战略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352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米乐m6平台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米乐m6平台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