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保扎西: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路径-米乐m6平台

公保扎西: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路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451 次 更新时间:2023-05-14 09:52

进入专题: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公保扎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我们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科学指引。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以深远的历史眼光,宏阔的世界视野,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创造性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党的民族工作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共识不断凝聚,铸牢工作基础不断夯实,相关政策制度不断完善,理论研究阐释不断深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哲学依据、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关键环节等方面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必须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要“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载入《党章》和《宪法》。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经验,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系统性论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到新时代民族工作“纲”的高度。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内容:一要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方位,从习近平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十二个必须”的逻辑体系中,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地位。二要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三要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着重从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等方面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着力点,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四要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辩证关系,深刻领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命运等方面落到实处。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经过百年探索,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历史上的民族压迫制度,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把中国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各民族摆脱了贫困,共同步入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深刻阐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强调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党的二十大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个方面谋划了民族地区步入现代化的路径,强调民族地区的所有工作要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注入新内容,增添新动力。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依法保障各族群众享受平等权利。

三、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抓紧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党在民族工作领域的伟大创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开始推动在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后实施了民族团结进步“六进”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活动。民族地区党委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建实践。

要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在条件适合地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推动各民族实现空间互嵌、经济互嵌、文化互嵌、社会互嵌和情感互嵌,推动“石榴籽家园”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途径。

要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各民族广泛交流交融。健全完善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建立流出地、流入地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议事机制,研究少数民族群众到中小城市创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在城镇创业就业,安家落户。要适应各族群众离乡进城的新形势,加强城市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石榴籽家园”,把社区打造成各民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按照中央关于协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的要求,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群众主体地位不强、创建内容相对薄弱等突出问题。

四、正确处理和把握“四对重大关系”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正确处理和把握的“四对重大关系”,即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贯彻落实“四对重大关系”,一要在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中把握民族工作的根本方向。在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共同性是根本,是方向和前提。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我国56个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积淀了共同的历史记忆,形成了共有的精神观念,建立了共有的社会制度。共同性始终是中国社会各民族的共同追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要在增进共同性的前提下,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坚持和而不同,用多样性彰显共同性。二要在正确把握中华民族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形成正确的中华民族观。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坚持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交融汇聚而成。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找到了一条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正确处理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中华民族意识和各民族意识,并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包容的关系,二者是并行不悖的。三要在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关系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在处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关系上,既要坚决反对把汉族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的倾向,也要反对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的倾向,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四要在正确把握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的关系。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不会自然而然带来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要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必须把思想教育这把钥匙用得更好。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物质和精神关系的论述,进一步阐明了文化认同在民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求所有发展都要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五、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活动,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全国各地、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一是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示范带头作用,支持一部分民族地区先行先试,做出成绩,总结经验,形成示范效应。二是赋予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推进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进一步健全帮扶机制,拓展定点帮扶领域,动员全社会参与,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效促进共同富裕。三是按照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众化、人文化、实体化的要求,安排布局一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内容的关键项目,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落地。四是进一步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入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具体工作中的机制问题,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制,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作者:青海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进入专题: 中华民族共同体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民族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281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米乐m6平台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米乐m6平台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米乐m6平台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