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为新形势下提升调查研究工作效能指明了努力方向。当今时代,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和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既是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关键所在,也是做好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功。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对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意义重大
首先,网上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作为工作原则。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当前,承载着网民利益诉求和情感需求的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新时代社情民意“晴雨表”。各级领导干部需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准网络群众需求“脉搏”,读懂网络社情民意“晴雨表”,搭好政府网民“连心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怎样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等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其次,网上群众路线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重塑着包括党群关系在内的诸多领域,对此,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地对治国理政进行宏观布局和场域扩展,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统一起来,把“用脚走基层,上网察民意”作为联系群众、治理社会的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党员干部应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增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既可以充分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可以将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推向更广域的网络空间,从而精准识别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诉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最后,网上群众路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随着网络应用深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信访平台、领导信箱、政务热线、网络“留言板”等日益成为党和政府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和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从国务院开通“互联网 督查”平台征集问题线索,到“十四五”规划编制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建议,再到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以及2023年全国两会“捎句话”活动,丰富多样的民主渠道把“人民群众盼望的”与“党和政府要干的”紧紧连在一起,使越来越多的基层声音直达各级决策层,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有力保障。网上群众路线构建了“党委政府—民众”互动新模式,有利于拓展调研渠道、创新调研方式、提升调研效能,也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印证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部分党员干部走网上群众路线面临的现实挑战
网络核心素养有待提升。面对庞杂喧嚣的互联网世界,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本领恐慌”,主要表现为:一是网络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不足。一些党员干部在面对跨时空跨场域的各类网络信息时,有的“乱花渐欲迷人眼”,丧失独立思考和精准判断的能力;有的“马踏深山不见踪”,不能将有效的网络信息为我所用;有的“只看热闹不看门道”,看不到舆论背后的群众利益诉求,抓不住现象背后的本质。二是网络传播规律把握能力不足。一些党员干部由于未能准确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在开展网上群众工作时常常陷入被动局面,错失主动传播有效信息的最佳时间,甚至采取一些逆规律而行的工作措施,导致不良影响。三是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不足。一些领导干部面对网络舆论,要么存在“鸵鸟心态”,对网络舆论不听、不看,要么应对迟缓、被动、老套,停留在简单重复官腔官调上,导致公信力受损。
网络沟通能力尚显欠缺。面对互联网形成的群众工作新格局,一些党员干部利用网络加强群众沟通的能力尚显欠缺,从而使调研效果大打折扣。一方面,有些领导干部深入群众不够主动:一些党员干部害怕在网上言辞不当被“揪住辫子”,缺乏应对网络传播的主动性,不善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网络化语言运用不够熟练:面对新一代网民,不了解他们的表达方式;面对网络“意见领袖”,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面对非理性的诉求表达者,不会运用恰当的话语表达和沟通技巧。领导干部如果不懂得网络化表达方式,就很难了解群众通过网络提出的真知灼见,导致无法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网上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然而,伴随治理信息化、智能化的不断普及和深化,一些党员干部作风不严不实,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一顽瘴痼疾披上了信息化的新型隐形外衣,很可能消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正面效应。一方面信息形式主义暗自滋生,另一方面智能官僚主义悄然而至。有些党员干部把一些应该去基层调研获取的原始素材让下级干部通过工作群直接上报,把一些应该在实践中真抓实干的工作搬到网上进行“精致留痕”式监督检查;有些党员干部利用工作群组,建起了“拍马群”,发布领导开展调研、开会讲话之类的工作照,展示领导的“光辉形象”,群成员则各种“献花”;还有些党员干部利用网络办公,搞起“新门槛”,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技术问题。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形式主义与智能官僚主义影响了工作作风,损害了党的形象,其危害不可小觑。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推进调查研究工作走深走实的路径
第一,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网络群众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面对新时代网上群众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党员干部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进思维变革、观念更新,以更宽阔的视野来做好网上群众工作。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员干部应始终尊重网民主体地位,了解其所思所愿,积极回应网民关切,及时吸纳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及时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廓清模糊认识,及时化解怨气怨言,及时引导和纠正错误看法。二是不断拓展网上群众工作新领域。党员干部应树立“宣传群众就要宣传网民,联系群众就要联系网民,服务群众就要服务网民,走好群众路线就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意识。三是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网络空间治理制度。党员干部应多主体、多方位、多角度协力推进网上群众工作,凝聚网络社会治理合力,构建与网民的良性互动机制,以网民合法利益是否得到有效维护为标准,检验网上群众工作成效。
第二,把握主线,与时俱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拓展调研渠道,提升调研效能,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各级领导干部需要在网上群众工作中体现群众路线的价值理念与思想方法,使群众路线作为一种观念深植于实践主体的思想之中,体现在网上群众工作各项制度的制定之中,落实到网上群众工作的每项具体措施之中。一是要在深入群众上下功夫。党员干部应把“上网”当作新常态,把“用网”当作基本功,把“懂网”当作必修课,通过“屏对屏”“键对键”“面对面”等多种方式,广泛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二是要在学习群众上下功夫。党员干部在谋划工作、制定规划、出台政策的过程中,应善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探寻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使各项工作始终回应群众呼声、体现群众意愿。三是要在服务群众上下功夫。党员干部应扎紧网上群众工作闭环,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以刚性机制和管用举措,真正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执行到位,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推动民生改善。
第三,找准焦点,构建网上群众工作话语体系,讲好“群众话”,打通与群众沟通“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服务群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善用新平台、会用新话语的领导干部越来越多。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不熟悉网络传播规律,对如何利用网络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老百姓诉求的回应,要么空话连篇,要么“雷人雷语”。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构建起网上群众工作的话语体系。首先要解决好“谁来说话”和“对谁说话”的问题。根据网上不同群体和不同层次群众的特点,优化话语主体功能,细化话语客体分类,确保话语产生实际效果。其次要注意话语主体对话语客体“说什么”和“怎样说”的问题。应从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提炼总结新话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经典话语,从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成果中借鉴成熟话语,多使用群众听得懂、听得清、听得明、听得亲的语言,使群众工作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表现得更有立体感,更具启发性,更加鲜活生动。
第四,融合互动,画好网上群众工作同心圆,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群众在网上反映的问题和诉求,最终要靠实践落实、以实干解决。因此,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既要懂网、用网,又要网上网下相结合,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真抓实干。一是要建立完善网络民意吸纳、网民诉求反馈、网络问政监督等网上网下联动机制。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带着网上群众意见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为民排忧解难,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网上有人看、网下有人办,以实际行动、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二是要建立健全网上群众工作监督评价标准机制。通过运行配套的监督保障机制,完善监督结果考核机制,对领导干部网上群众工作态度和能力进行评价,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激励各级党委政府真抓实干,把新时代网上群众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时 伟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基地研究员,江苏党建研究院基层党建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