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 亚里士多德
你不可能使人不受制于命运,正如在医学上你救不了注定要死的人。你无法使某些人不胡来,因为那是他们的本性。
—— 荣格
文学研究家在评论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時,说:“我們人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多年前洪晃写了一篇《满大街的包法利夫人》,说了一句:
“我們現在的环境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包法利夫人养殖基地。”
解读包法利夫人,认知“虚荣欲望”比认知养殖包法利夫人的基地更重要。
一. 如何解釋包法利夫人的悲剧?
1. 在中国,对《包法利夫人》有代表性的文学评论如是说:
消极浪漫主义的不良影响和丑恶残酷现实的腐蚀,是造成爱玛悲剧的原因。并不是她本人的错,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百度)
华东师大法国文学教授袁筱一说:
福楼拜对爱玛有巨大的同情,《包法利夫人》阐述的是一种心灵的状态,即人类有能力,并且总是要把自己想象成另外的模样。(搜狐网2020-10-27)
袁的说法来自于法国评论家儒勒٠德٠戈吉耶著名的“包法利主义”:“人所具有的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这个概念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戈吉耶提出“天真的包法利夫人”和“神气的包法利夫人”两个概念。天真指童年的心性状态:
戈吉耶用儿童心理比附包法利夫人类型的心性:儿童总是將自己构想为另一个人,认为自己具有那个震慑他的人的品质和能力,而扭曲亲眼所见的真实狀况。尤其对书本获得的和传播的概念出奇地貪婪,天真无知地接受那些概念和梦想,然后在那种状态中很神气。(1)
作家王安忆也同意“包法利主义”之说法。她认为这囊括了包法利夫人命运的所有性质。終因“设想”和真实力量悬殊,跟循既定的逻辑,形成整个事件的因果骨骼。(《文学的意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王安忆没有追究包法利夫人的设想之性质和对自己命运的责任。
作家苏童对包法利夫人的评论得到不少人的认同。他认为爱玛心在高处,却生活在乡村小镇,这本身就隐藏着种种危险。爱玛的空虚和寂寞是一个最强大的敌人,一个小镇无法包容她一颗野性的庞大的骚动的心,她永远在寻找一种遭遇,像飞蛾扑火一样扑向危险的情感游戏。这是悲剧性的欲望和悲剧性的命运。一棵寻常的人性之树上却开出了不寻常的恶之花。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矛盾之书。(《小说是灵魂的逆光》,人民文学出版社)
某作家认为,一个乡下人受了教育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一个女人追求真正的爱情且不甘心嫁一个平庸的丈夫,拒绝平凡,都是合理的,不能说错的是命。浪漫是对于生命可能性的不懈追求,是对想象力的极限探索。生命应该有奇迹,最不能承受平凡。她不甘心,跳了出来。结果身败名裂。(豆瓣)
很多人都说,爱玛比别人有更旺的生命激情,渴望体验情感,她想超越生命的有限形式,却成了阶级社会的献祭品。
2. 批评一个对象時,表现了批评者的心性和批评能力,以及整个时代的集体无意识。
人们都把爱玛悲剧归因于外在的社会影响。
很多人將自我追求的失败共鸣变成一种同情,把对社会压抑的愤怒投射到包法利夫人的形象上。认为社会的不公阻碍了她將生活设想成并追求另一个样子的权利。
很少人將包法利夫人命运的性质定义为“堕落-沉沦-毁灭”。
需要根据小说实证地回答以下提问:
人生活在一个不能满足自己理想和欲望的现实困境里,应该形成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可否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追求和实现自己不正当的梦想和满足过度的欲望?什么方式是合适的?
《包法利夫人》启发我們思考三个基本问题:
一个人的命运轨迹是由什么因素合力形成的?
当你堕落、沉沦而至毁灭時,你除了责备环境给你的错误指引,你会反思自己的本性吗?
任何社会都給每一个人提供了发展各种可能性的基础,在各种可能性诱因面前,你的主观能动性能否抉择出何为上升何为沦陷?
纳博科夫说:
“三种因素造就一个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未知因素x。环境因素的影响力远远弱于另两种因素,而未知因素x的力量则大大超过其它因素。我反对人们在爱玛٠包法利受到客观社会环境影响的论题上纠缠不休。福楼拜表现的是人类命运的精妙的微积分,不是社会环境影响的加减乘除。” (2)
3. 戈吉耶的“包法利主义”仅仅强调了那些庸俗的浪漫文学摧毁了她的自发性,使她无知而朝三暮四,她的心智未成熟,听命于环境的暗示,摹仿想变成那些情妇。
这确是现代化以來的普遍情况,“最低级的东西,我們觉得最真实,这是时代的迷信。”(鲁日蒙:《爱情与西方》)
在欲望极盛的现代社会,人人都有將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梦想能力。关键在于,这种观点將人的主观能动理性完全归零,而忽略对“欲望”的批判。
设想成什么样子是有普世价值的正当性前提的,不能用邪恶的设想取代庸俗的现实。
原作并不支持包法利夫人为了追求成另一个样子所做的事情是正当的之说法。
请看作品最后的片段:
爱玛要还债疯狂到不择手段,她撺掇賴昂去律师事务所偷窃公款。“爱玛又是顿脚,又是耸肩,唧哝道‘我要是你呀,一样找得到!事务所!’她的火热的瞳孔显出一种魔鬼似的胆量,眯缝着眼,模样又淫荡,又挑唆;这勾引他犯罪的女人的意志,顽强无比。”(p305,李健吾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8,以下同)
临死前,“她想,一切欺诈、卑鄙和折磨她的无数欲望,都和她不相干了。現在,她什么人也不恨了。”(p327)
“她伸长颈项,嘴唇贴牢基督的身體,使出就要断气的全部气力,亲着她从来没有亲过的最大的爱情的吻。教士右手拇指蘸油,开始涂抹:先是眼睛,曾经贪恋人世种种浮华;其次是鼻孔,喜好温和的微风与动情的香味;再次是嘴,曾经张开了说谎,由于骄傲而呻吟,在淫欲之中喊叫;再次是手,爱接触滑润东西;最后是脚底,从前为了满足欲望,跑起来那样快。”(p333)
福楼拜的叙述融合着对爱玛本性的否定:
欺诈,卑鄙,无数的欲望,又淫荡,又挑唆,她的犯罪的女人的意志,顽强无比,显出魔鬼似的胆量。
在欲望炽热、梦想淫邪的“包法利主义”与合乎理性规定性的应然、合乎逻辑地发展的人生哲学之間,现代人的存在主义心性究竟有了多少长进?
在不再从人文主义传统和文学名著中汲取精神营养的后现代社会,人们的人生哲学思想能力大大退化了。
4.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有两种相对的社会认知观念:内在特质归因论和情境性归因论。
如何解釋错误的原因,会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根据稳定的内在特质来解釋人的行为,归因于一些根深蒂固的人格特质,例如撒谎是因为不诚实,打人是因为有攻击性,侮辱人因为冷漠。西方人认为人是独立和自主的个体,故倾向于内在特质归因。
东方人会將他人的行为看成是由其社会角色和人际情境决定的。撒谎是为了让病人活下去,打人是因为受到了挑衅,辱骂人是因为发泄压力。这是提倡个体与他人、社会关系的文化。(3)
包法利夫人的毁灭是她的本性和欲望主动与别人的诱惑迎合、在共同追求欲望的合作下,一步一步沉沦的。
沉沦和毁灭是一个过程,是在陷入“自我合理化循环”的过程中越来越堕落和无法回头的趋势。
福楼拜蔑视充满不正当的梦想并用不正当的方式满足欲望的爱玛。
这是一本表现人的命运归因于人生哲学的大书。
当人处身于不能满足自己迷狂的理想欲望之现实困境中,如何突围?关键是对自我的认知和对环境的认知。而无知和盲目、只是跟随欲望满足的指引而任性而行,则必然自我毁灭。
“我們的社会行为不仅仅取决于客观情境,还取决于我們如何对其进行主观建构。”(戴维٠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一个流传颇广的“费斯廷格法则”如是说: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們能掌控的。”
一个人的本质在于其本性-认知模式对其自我思考和行为的决定性。它建构自我道德逻辑和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要认知何为良劣智愚,更要认知如何建构自己的命运,即在习得、努力、思考和际遇中走什么样的道路。
阿伦特说:“恶是不曾思考过的东西。”这句话用在爱玛身上很合适。
我的结论是:包法利夫人是一个在卑劣愚蠢的环境里,以卑劣愚蠢的梦想和同样的方式满足自己欲望的可悲人物。
二. 包法利夫人的本性:虚荣欲望
福楼拜在小说中很少发表议论,但一旦说话,就很要命:
“她的意志就像面网一样,一条细绳拴在帽子上头,随风飘荡。总有欲望引诱,却也总有礼防限制。”(p87)
这句话是对爱玛٠包法利一生命运的总结。她的意志就是她的欲望,她是一个完全被感性又任性的欲望控制了命运而没有自制力的人,她的本性强大到不可阻挡。
荣格说:
你不可能使人不受制于命运,正如在医学上你救不了注定要死的人。你无法使某些人不胡来,因为那是他们的本性。如果將这本性消灭了,他们便一无是处了。我站在本性一边。(4)
包法利夫人的本性有三个基本底质:
农民的心眼;文艺女青年的气质;浪漫幻想的意志和潜意识。
1. 包法利夫人天生是一个文艺女青年,永镇的太太们议论她风度轻狂,在罗道耳弗眼里,她是牙齿美,眼睛黑,脚轻俏,长得如同一个巴黎女子。她那双眼睛就像一把钻子,一直旋进你的心,还有脸色发白。罗道耳弗一看见她就断定她巴望爱情,活像厨房桌子上一条鲤鱼巴望水。
她和罗道耳弗第一次私通后,骑在马上,婀娜多姿!挺直细腰,膝盖齐着马鬣弯下去,晚霞和新鲜空气在她脸上薄薄敷了一层颜色。回到家,一照镜子,惊异起来,她从来没有见过她的眼睛这样大,这样黑,这样深,她像服过什么仙方一样,人变美了。(p160)
她非常感性,只要能满足她的文艺情绪和处于幻想意境中,她就散发出最精彩的兴致,性感的和精神的亢奋,无比的妩媚。在不能满足时,她的心终日飘逸着弥散式的模糊的欲致,抑郁满怀,带着一些神经质:
“依照说话的内容,她的声音一时清楚,一时尖锐;一时忽而懒散上来,临了差不多变成自言自语時的呢喃,——转眼之间,兴高采烈,睁开天真的眼睛,马上却又眼皮半闭,视线充满厌烦,不知想到什么地方去了。”(p21)
慵懒是爱玛永远处于闲散状态的慣例,是她特有的期待幸福的一种精神状态,因此成为她致命的空虚之因由,更是她缺乏现实人生观的表现。渴望刺激和强烈的兴致,让荷尔蒙高涨就是她最大的潜意识期待。越是闲散地幻想,越无聊,越要靠生动活泼的情人来激发欲望,填补空虚。
她在心里建构了一个虚假的幻想和假设模式,天天温习,渐渐成了确认偏误的错觉,而否认掉自己的真实身份,变成其假想的形象,生活在一个假象中。于是说谎和欺骗,相信有诱惑的接近其梦想的形象,尤其容易上当。追逐着虚假而入迷,情感用事,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总的特点是放弃真实生活的努力,而跟随着虚假的幻象和自欺欺人地进入固执迷狂,陷入困境。
2. “爱玛的浪漫”其实是一种浪漫的庸俗现实主义气质。
假如对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作一个准确的定义:那是虚荣、奢华、随心所欲、肉欲激情欲望融合起来的虚伪的梦想。
“她是热狂而又实际,爱教堂为了教堂的花卉,爱音乐为了歌的词句,爱文学为了文学的热情刺激,反抗信仰的神秘,好像院规同她的性格格格不入,她也越来越忿恨院规一样。”(p34)
这是她在13-15岁少女时期性格养成期所自发表现出来的天性:虚荣而至狂热,忿恨规矩而至逆反。未来轨迹暗中在这种天性里锚定了。
修道院教导要“克制肉体、拯救灵魂”,但逆反的爱玛“她就像马一样,你拉紧缰绳,岂知马猛然站住,马銜滑出嘴来了。”(p34)她偏不,就要相反。
小说里反复写到爱玛喜欢“刺激”,但这种刺激的渴望带着一种农民意识的实际主义:
“她爱好刺激,爱惊涛骇浪,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她必须从事物得到一种切身利益,凡不直接有助于她的感情发泄,她就看成无用之物,弃之不顾。正因为天性多感,远在艺术爱好之上,她尋找的是情绪,而非风景。”(p32)
她喜欢浪漫故事和歌剧哀歌,并非热爱形而上的审美,而是爱故事里面那些生活性、情欲的刺激,是一种切身利益的欲望情绪的需求,不是“你多美啊,请停留一下!”的精神陶醉,而是借助故事素材满足自己成为那种主角的想象。
期待意外,热爱戏剧性,醉心于刺激,与渴望成为一个风骚放荡的情妇,成为爱玛本性里主导的强烈的心理动力。
说浪漫主义文学影响了她的性格,这是倒果为因的判断。
是爱玛的天性选择和沉醉于浪漫文学及其心性,幻想式的情绪病天性与神经质狂热的纯美文学意境结合一起,从此出不来了。
浪漫文学对于人性和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随心所欲、情绪化、拒绝理性、虚荣心膨胀、情人情结、放纵欲望、丧失自制力、过度自由和逆反心理。
浪漫爱情是书本式的意境,或舞台上的表演,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只有天性狂热而不切实际的心灵,才会跳进去沉醉不知归路。
纳博科夫说得精辟:
浪漫的人在精神上生活在一个非现实的世界中。这个人是深沉还是浅薄,取决于他的心灵的素质。爱玛的心灵是浅陋的:她的魅力、美貌和教养都无法抵消她那致命的庸俗趣味。她无法驱除心灵中小市民的俗气。她以最传统的通奸方式来逾越传统的规范。她向往荣华富贵,却偶尔流露出村妇的愚顽和庄户人的粗俗。福楼拜尤其欣賞她那孩童般浪漫的稚气。
她不诚实,说谎成了秉性;她有一种女性的伪浪漫情调和冷酷的粗俗,她的风韵、聪颖、美貌,漫无目的的智慧、她的想象力、偶尔流露的温柔体贴,以及她的悲剧式结束,这一切掩盖了她的鄙俗。(5)
3.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有野心而自私无情的女人,这是她非常重要的一个天性,不仅是情欲疯狂的幻想野心,还有成为上流阶级和杰出人物的虚荣野心,以此得到一切想要的东西、任性地生活,挥霍物欲和情欲。
从渥毕萨尔侯爵庄园夜宴回来后,爱玛经常梦想巴黎,虚构子爵和他情妇的故事情境,她的心随着对子爵和情妇故事的行踪同行共止。她想象巴黎的各式社会场合,外交家社会,公爵夫人社会,文人和女演员社会。
她歆羡着那些人追寻欢乐的活動,烛光辉映,纵声狂笑,挥霍如王侯,一腔没有着落的野心和荒唐无稽的热情,生活于天地之间、狂风暴雨之中,睥睨众人,不可一世。此外人世,不知去向,没有明确位置,就像不存在一样。事物越接近日常生活,她就越怕去想。
包法利夫人天性里厌恶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司汤达说得非常好:“现代情感产生于普遍的虚荣心:羡慕、嫉妒和软弱的仇恨。”爱玛三种感情都齐全了,她因为羡慕贵族和资产阶级而嫉妒那些上流阶级,而厌恨周围的普通人甚至家人。
作为一个女人,她缺乏妻子心性和母爱感情,这是致使她无情地堕落的另一种本性动力。
有一次女儿亲近她,她厌烦地用力一搡,女儿一跤掼在五斗柜前,撞伤了。丈夫回来,她没事似的撒谎说小东西自己摔破了脸。
她对丈夫查理的厌恶达到憎恨的程度。她和罗道耳弗夜晚在屋外小花园幽会,她问罗,有没有带手枪?假想中如果被查理发觉,希望罗道耳弗枪击自己的丈夫!罗道耳弗震惊、厌憎、恐惧。
她設計和罗道耳弗私奔,根本没想过安置女儿。
爱玛结婚不久就开始蔑视丈夫没有野心,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医生、享有显赫名声,使自己失去了出人头地的虚荣,爲此她怨天尤人,对查理日益排斥。
后来她撺掇丈夫为一个下人做畸形矫正手术,这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未成熟的医学探索。查理没有临床经验和任何研究,听话的查理贸然尝试,手术失败,发生了医疗事故。爱玛没有分担丈夫失败的痛苦,更没有反思自己怂恿的责任,反而憎恨丈夫无能!
她此时满怀虚荣欲望的失落:
“她怎么会天差地错,痴心妄想,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白白牺牲了她的一生的?她想起她爱好奢华的种种本能、她心灵上享受不到的种种东西、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猥贱、她的像受伤的燕子跌进泥淖似的绮梦、她想望的一切、她放弃的一切、她可能得到的一切!为什么她得不到?”(p181)
包法利夫人非常自私、无情和冷漠,从此更进一步堕落。
这个情妇气质的女人,缺乏冷静的态度、没有慎重的思考,毫无责任心。随心所欲,无知而盲目,貪婪而欲望炽热。
4. 勒内٠基拉尔給包法利夫人这类欲望命名为“虚荣欲望”,他设计了一个欲望三角形理论,欲望主体-欲望介体-欲望本体。
欲望介体就是爱玛陶醉的浪漫文学中的情妇主角,她们是爱玛欲望启蒙的种子和中介,欲望本体就是狂热的情欲和物质享受的奢华生活欲望。
真实的欲望是个人主义的。虚荣欲望是“他者的欲望”,摹仿的欲望。(6)
真实的欲望表现真实的感情和真实的目的性,其价值观建立在现实利益的立场,拒绝虚伪和玩弄,表现出诚实和优秀的品质。在真实欲望的情爱中,敬重和理解的理智、责任和价值的默契是必不可少的。
缺乏个人主义真实欲望的摹仿和攀附是低级的愚蠢行为,缺乏合乎目的性和理智的奋斗。虚荣欲望的本质是空洞。
阿德勒说:“贪慕虚荣之人的命运,取决于其虚荣心。”(《洞察人性》,p183)
爱玛將罗道耳弗当成白马王子,將与賴昂的恋爱当成是浪漫陶醉的情欲意境,这些浪漫、体贴、温柔、高雅、幽默和智慧都是幻觉。虚荣欲望在伪对象身上投射出一个梦幻世界。
生活在庸俗的下层和沉闷的日常生活中的包法利夫人,渴望在上层阶级的浪漫奢华境界里生存,这是“攀附”心理。
虚荣的基本义是空虚前提下所寻求的心理满足感,并没有实质的资本和力量,也没有实质的努力和智慧,甚至没有真实的价值。虚荣使人着迷于某一“影像”,愚昧使其固执。
做着虚荣幻想在庸俗的欲望里放纵,甘心被玩弄而错觉为浪漫情爱,借巨债来享受奢华,將及时行乐当作长久的人生,这种攀附虚假而低级。
迷醉于苟且的性爱、自我制造朦朦胧胧的期待、轻飘飘的陶然享受、荷尔蒙散发的诗意和心酥酥的美妙感,高潮迭起。很快就幻想破灭,结局残酷。这不是向往,而是南辕北辙的幻想。
虚荣欲望的主角总是自恋心理膨胀的人物。
4. 福楼拜將平庸的欲望在肉体上的表现称为“兴致”,“一种肉体的兴致將我們身不由己地卷走。”(让-皮埃尔٠理查《文学与感觉》,p67)爱玛是典型的肉体的兴致与幻想的心理构成其生命动力之女性。
“眼边的一切,无论是沉闷的田野也好,愚蠢的小资产阶级也好,庸俗的存在也好,依她看来,在世上是一种例外,一种她不走运,偶然遇见的特殊情况,然而离开现实,浩渺无边,便是幸福和热情的广大地域。由于欲望强烈,她混淆了物质享受与精神愉悦、举止高雅与感情细致。难道爱情不像印度植物一样,需要适宜的土地、特殊的气候?所以月下的叹息、长久的搂抱、流在伸出来的手上的眼泪、肉体的种种不安和情意的种种缠绵,不但离不开长日悠闲的大庄园的阳台、铺着厚实地毯和有活动帘的绣房、枝叶茂密的盆景、放在台上的宝榻,也离不开珠玉的晶莹和制服的缨繸。”(p52)
这段话的意义在于:
其一,爱玛本性的错误在于:將现实认作例外,而將幻想看作真实。颠倒了正常生活的价值观。这是虚荣欲望的认知愚蠢。
其二,高雅的爱情和精神享受需要适宜的现实条件,爱玛没有匹配于高级精神的基础,在庸俗的现实中虚假的伪装只能收穫残酷的报复。
其三,低层次的角色將放纵欲望和挥霍奢华误认作精神愉悦、高雅情致,他们只有浮华的兴致和肉体激情。
福楼拜通过展现包法利夫人的庸俗本性主动地寻求和回应她所生存环境的庸俗之恶,而堕落、而沉沦、而毁灭。
司汤达这段话值得铭记:
除非有能力争取自由的人,才有资格享受自由。除非强者,才能不靠虚荣度日。在人人平等的社会里,弱者必然为形而上欲望所控制,于是就有现代情感的胜利:羡慕、嫉妒和无力的仇恨。(7)
三.包法利夫人歇斯底里的欲望心魔
(一)歇斯底里的心魔
要探究清楚包法利夫人堕落-沉沦-毁灭的过程,须聚焦于她如何將虚荣欲望的心魔推极到歇斯底里的状态。
李健吾在译序里说了一句精辟的话:
爱玛身体是农民的结实底子,里头来了一付歇斯底里的气质。(译序,p11)
虚荣欲望最后一定会清醒,摆脱梦境。(勒内٠基拉尔)但清醒的过程可能会走向精神崩溃。
按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1987),浪漫之爱没有忠诚,缺乏理解和真正的喜欢,迷恋時投入太多,很快得不偿失,无情分离。
欲望心魔势不可挡。文艺女青之虚荣欲望走向破产伴随着一系列歇斯底里症的发作。
心魔,荣格用“侵犯”概念来形容它。因为处在一种情绪中,他被带走了,被逐出了,像一个鬼迷心窍的人,人们说他发疯了,中邪了,魔鬼抓住了他!完全被迷住了,不再是他自己,自制力降到了零。阴影(无意识)完全控制着,撞入意识状态。意识的控制处于最低点。它们是一些非常状态,他会或多或少地失去正常心态。(8)
心魔是“心智缺陷”和“幽暗意识”,往往通过念念不忘的渴求和折磨来实现那种控制,是想法障碍与潜意识的强大本性欲望一定要实现它们的目的而表现为阴影的动力。
包法利夫人的虚荣欲望被她自己推极到心魔状态,占据了她的心和脑。当这个心魔处于缺失性状态即无法满足其欲望時,会造成她歇斯底里空洞痛苦症的爆发;当这个心魔处于得势状态即满足了其欲望時,会推动她过度挥霍这些欲望。歇斯底里的空洞痛苦和歇斯底里的欲望挥霍是一对逆反互动的双胞胎,都会造成包法利夫人的绝望。
她后来再看歌剧時,忽然之间梦醒了:
“啊!在她如花似月的年龄,未曾跌入婚姻的泥淖,陷进通奸的幻灭之前,她要是能把终身许给一位心地坚定的伟大的灵魂,而贞操、恩情、欢愉和责任也集于一人之身,她决不至于从那样髙的幸福上头摔了下来。毫无疑问,这种幸福只是一种谎言,编排出来,安定人心的。艺术夸大的热情,她如今知道何等渺小了。” (p221)
爱玛从浪漫幻想中清醒,但她的本性不可能改变,不求虚荣,她却全心全意追逐实际的享乐和利益。开始了疯狂的纵欲。
所有的情绪、心境和动机都不会长期持续,爱情同样如此,爱玛的浪漫幻想就是欲望严重缺失满足的空洞情绪补偿。
包法利夫人的浪漫梦想和奢侈享受是虚荣和欲望的融合体。形式上、心理上的虚荣交织着现实和欲望的享受。
雅克朗٠西埃指出,爱玛的致命之处是混淆了文学与生活,將优越的文学艺术放到现实生活中,把切实际和感情用事连在一起。文学艺术只是一种精神享受的形而上作品,生活不能存在书本式的美妙意境。这是19世纪50、60年代法国社会的一种病症:兴奋。它是民主的副产品,民众不仅要享受物质财富,还要享受高雅的精神。事实上这样的平等不存在,普通人通过民主可以满足财富带来的欲望享受,但是多数人没有资格和能力享受文学和艺术、审美和高雅方式带来的精神感受。(9)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批判性的表现:爱玛尝试將文艺想象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時,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当高雅的想象变成一种实际的欲望,欲望就会杀死浪漫。福楼拜通过爱玛歇斯底里的迷狂戏剧性来否定虚荣和欲望的庸俗性。
歇斯底里指狂躁,不可理喻。也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无法控制的极度情绪。
歇斯底里的性格特点是丰富的幻想性,易于將现实和幻想互相混淆。以自我为中心和情感用事,情绪活跃、生动,肤浅、幼稚,有高度的自我显示性,沉醉在幻觉情境里,带着强烈的夸张性和戏剧性,不断地从一个極端转到另一个極端。
包法利夫人两方面的特征显示出其精神本质:
a、每当她的欲望炽热時,她充满了渴求满足浪漫的虚荣心,迷狂是其心理特征;
b、每当她处于缺失性焦虑時,她体现出歇斯底里的绝望状态。
浪漫梦想追求自我膨胀,歇斯底里是膨胀的极端。
(二)迷狂与迷失的节奏
《包法利夫人》的结构程式很清晰,这是一个主旋律回旋发展的表现法:主旋律是爱玛的情欲与物欲任性扩张而至于堕落-沉沦-毁灭的过程,构成三次迷狂失控、四次迷失沦陷的节奏,波澜起伏,使她一次比一次嚴重地陷入心魔的歇斯底里状态中,最后沉沦到绝境。
情欲的绝望:发现了浪漫情欲的空洞和回归庸俗
奢华欲望的绝望:发现了脱离现实地挥霍之陷阱
1.第一个主旋律的回旋:爱玛从渥毕萨尔庄园夜宴回来,她的生活凿了一个洞眼。她的心和财富有过接触之后,添了一些磨蹭不掉的东西。她天天回忆,怅惘满怀。
从怅惘爱玛开始了对丈夫的厌弃:他没有野心、没有精神,她气坏了,羞死了,恨不得打他一顿。她睁大绝望的眼睛。她的灵魂深处,一直期待意外发生。不知道什么地方有机会,哪一阵好风把机会吹到眼前,把她带到理想之地。每天早晨,她醒过来就希望实现这种梦想,天天想望明天。心空虚起来。觉得未来是一个黑洞洞的过道。
愁闷之中,她呆呆瞪瞪,细听钟声一下一下地响,看猫慢条斯理地走动。社会的回声全部传到爱玛的耳边,无尽无休,在脑内起伏。她一个梦来,一个梦去。浑身无力,脸色苍白,心跳不正常,有时像发高烧,说胡话一样,絮叨不完,兴奋过了,又像失去知觉一样,不言不动。她恨上帝不公道,头顶住墙哭;她歆羡动乱的生涯、戴假面具的晚会、闻所未闻的欢娱、一切她没有經見然而应当經見的疯狂爱情。(上卷第9章)
爱玛的缺失性心理渐入变态的过程:
期待意外→百无聊赖→空虚难耐→乖戾任性→走投无路
这就是第一场虚荣欲望炽热病症发作時包法利夫人从心理到身體互动发作的癔症状态。此为虚荣欲望缺失性心理造成的空虚而引发的生命力歇斯底里痛苦。
2.当她们一家迁居到永镇、一遇见賴昂時,两个轻浮风骚的文艺种子一拍即合,肆无忌惮地黏在一起,心性处处得到共鸣。
他们的眼睛,脉脉传情:每逢他们竭力搜寻空泛字句,两个人就全感到一种相同的懒散心情,好像灵魂还有一种深沉、持久的呢喃,驾乎声音的呢喃之上一样。未来的幸福好像热带的河岸,天性仁厚,滋润两旁的大地一样,放出阵阵香风,由他们尽情享受,他们如醉如痴,乐在其中,什么挂虑都不搁在心上。
她正在甜蜜恋爱的境界,表面装出矜持和端庄,“但是她却满腹貪婪、忿怒和怨恨。衣褶平平正正,里头包藏着一颗骚乱的心;嘴唇娴静,并不讲出内心的苦恼。”(p105)
現在虚荣有了,欲望却未满足。暗地里她充满了忧郁。
她巴不得賴昂猜破…于是肉体的需要、银钱的欠缺和热情的抑郁,揉成一团痛苦。反而越发念兹在兹,到处尋找机会,加深她的悲痛。(p106)
就在她做张做致地等待賴昂突破而按捺不住性欲而悒郁之時,賴昂忽然间就离开,到巴黎去了。
她一起懊恼之心,欲望越发活跃了。
回忆賴昂成了她愁闷的中心。她感觉到的和想象到的、她对欢愉的落空的殷望、她对幸福的枯枝一般在风地哽噎的计划、她的劳而无获的道德、她的幻灭的希望、家庭的牺牲:细大不捐,聚集在一起,烘暖她的忧郁。
头脑昏昏沉沉,甚至于厌恶丈夫的心,她也颠三倒四,当作思念情人的表现;甚至于憎恨的炙伤,她也糊里糊涂,看成恩爱的缠绵。可是狂风一直在吹,热情烧成灰烬,没有人救,也不见太阳出来,黑漆漆的夜晚,四面八方。重锁密布,她觉得自己无路可走,寒气逼人,彻骨发冷。(p123)
她的嘴角常有一条纹路,騃騃呆呆,像老姑娘,也像失意政客,脸都皱了。面无血色,布单一般白,鼻子的皮朝鼻孔抽搐,眼睛望着你,一付神不守舍的模样。…她常常晕倒,有一天甚至于咯出一口血来。(p124)
这就是从虚荣欲望高涨的兴奋到失落空虚的歇斯底里症之第二个过程。在这个空心失魂的状态下,逆反效应强烈地推动包法利夫人,以极快的速度一下子把她扔进了被罗道耳弗玩弄的陷阱。
3.罗道耳弗勾引爱玛的段落向来被称为小说的精彩场面。从她的情欲获得高潮满足時的狀况彻底暴露其欲望与虚荣的生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她三番两次自言自语:“我有一个情人!一个情人!”心花怒放,刹那之间,又返老还童了一样。她想不到的那种神仙欢愉、风月乐趣,终于就要到手。她走进一个只有热情、销魂、酩酊的神奇世界,周围是一望无涯的碧空,感情的极峰在心头明光闪闪,而日常生活只在遥远、低洼、阴暗的山隙出現。
她想起她读过的书的女主人公,这些淫妇多感善歌,开始成群结队,在她的记忆之中咏唱,声气相投,入耳受听,就像自己变成这些想象的真正一部分一样,实现了少女时期的长梦,从前神往的情女典型,如今她也成为了其中一个。爱玛感到报复的满足,她受够了活罪!她胜利了。久经压制的感情,一涌而出,欢跃沸腾。(p161)
很快,欲望满足之后,事情就开始了变质:
罗道耳弗按照自己的想法,领导淫行。一晃半年,他们发现面对面,好像一对夫妻,家居无事,但求爱火不灭一样。(p169)
性腻中的爱玛忽然回心转意被亲情感动了,她自以为是地忏悔了,然后轻率地撺掇丈夫去做一个冒险的矫形手术。野心虚荣的努力招致失败的结果,包法利夫人迅即拉回到她的淫荡本性上!
她后悔早先不该守身如玉,像后悔不该犯罪一样。残留的一点妇德,禁不住她的骄傲狂抽乱打,也在最后倒塌了。她欣賞胜利的奸淫的种种恶意揶揄。情人的形象回到她的心头,光彩奕奕,销魂动魄,一种新的热心从旁推挽,不由她不献出她的灵魂。她觉得查理离开她的生命,永远走出,不再回来,渺无形跡,就像她眼睁睁看着他确实在死,在咽气一样。(p182)
她和罗道耳弗开始了变态的淫荡享乐,其中充满了歇斯底里症状的气味:
爱玛类似所有的情妇:这像脱衣服一样,新鲜劲儿过去了,赤裸裸露出了热情,永远千篇一律,形象和语言老是那么一套。
罗道耳弗嫌廉耻掣肘,待她没有礼貌,还把她训练成了一个又服贴、又淫荡的女人。这成了一种不可理喻的依恋,她对他一味倾倒,自己一个劲儿颠狂;一种极乐世界,她待在里头,昏昏沉沉,类似一种酒,她喝多了,醉不可支,灵魂泡在里头,皱成一团。
爱玛纵情声色,积习难返,姿态也起了变化。视线更无忌惮,语言也更放肆恣纵。(p188-189)
包法利夫人从来没有像这期间这样好看过。这种难以形容的美丽,来自喜悦、热心和成功,只是环境和性情协调的结果。她的貪婪、她的苦恼、风月的经验和她的永远生气勃勃的空想,逐步发展她,就像风、雨、阳光和肥料逐步发展花木一样,本性丰满,最后就盛开了。
眼皮像是特地为她的视线剪裁的,看出去又杳眇、又妩媚,瞳仁沉在里头,不见踪影。气出急了,玲珑的鼻孔分开,丰盈的嘴唇翘起,同时薄薄一层黑毛,影影绰绰,盖住她的嘴唇。头发盘在后颈,绕成一个肥亸亸的圆髻,随随便便,又因为幽会,天天散开。声音越发优柔动听,身材越发袅娜可爱,她的袍褶和她的高起的脚面,也妙不可言,像有东西使你沦肌浃髓一般。(p192)
凡是过度放纵之时,就是将出現逆反情节的节点。她极力撺掇罗道耳弗和她私奔,在最后一刻,罗道耳弗背叛了她,送来了一封分手信…
爱玛的失落-崩溃之歇斯底里症再度爆发,比之前两次都要程度剧烈:
她抽噎,痉挛,出不来气,喊了一声,直挺挺仰面倒在地上。浑身上下在抽搐。晕了过去。躺着动也不动,嘴张开,眼皮闭住,脸白白的,活像一座蜡像。两道眼泪慢慢流到枕头上。
她精神错乱了。一连四十三天,查理不离开她…(p204-208)
这是她第三次虚荣欲望从高峰体验到深渊沉沦的过程。
4.当賴昂从巴黎花都历练后重回卢昂而再遇爱玛之际,命运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他们从赤裸裸的色迷迷的回忆开始,你看我,我看你,觉得脑子里扑扇扑扇的像有什么东西,顺着他们一动不动的瞳孔流过来流过去一样。握着手,就见过去、未来、回忆和梦想,全部融化在这销魂的优美境界。(p242)
爱玛心里充满了被诱惑的愉快,欲火如焚,心荡神驰。接着在礼拜堂约会、坐在马车里连续6个小时在卢昂的大街小巷转大运,在马车里颠鸾倒凤,这两段情节亦素来被称作神来之笔。爱玛和賴昂的淫荡进入到歇斯底里的狀况。
之后爱玛一边借故频繁地往卢昂跑,在旅馆里和賴昂过着真正的蜜月,又豊满,又隽永,又辉煌;一边設計让丈夫將财产代理权委托給她,將查理的一处祖产卖掉,不断向商人勒乐大笔赊账,购买各种奢侈品,不知不觉中债台高筑。
注意这种情节設計的特征:爱玛的浪漫爱情与她的奢侈品购买都基于同一性质——都是假借来的赝品,非正当的过度挥霍,和没有考虑后果之赊账得来的,都是虚假而致命的欲望消耗。这就是“虚荣欲望”的陷阱。
由于性情多变,一时幽邃,一时快活,一时絮叨,一时缄默,一时激愤,一时冷淡,她激逗出来的欲望,在他也是无穷的,不唤起本能,就唤起回忆。她是所有传奇小说里的情人、一切剧本里的女主人公、任何诗集泛指的她。(p271)
爱玛渐渐走火入魔:每周一次的幽会,她都急于重温她的幸福,大有刻不容缓之势,熟门熟道,一点就着,越发贪得无厌,熬到第七天,见到賴昂,就尽情缱绻。爱玛享受这种爱情,体贴入微,想出种种花样支持,唯恐有一天闪下了她,不翼而飞。她常常声音柔和,悒悒寡欢。
注意这时候爱玛的心理:一面狂欢无度,一面忧虑着激情的消失,故表现出性情多变的症状,典型的纵欲歇斯底里症。就像她赊账任性购物亦越来越放肆疯狂:“什么价钱都成!”及时行乐而完全不计后果的挥霍欲望,暗藏着将来轻易走向绝路的动力。
此时有一段冲突暗示了很多东西:
查理的母亲发现查理將财产代理权授予了爱玛,就將代理书烧了,爱玛立即发出又尖、又响的笑声,她又精神失常了。查理责备母亲,母亲告訴他,“这全是假招子。”查理为太太辩护,母亲说,“这是天性,反正,好不了!”
爱玛带着失常心理去和賴昂幽会,顷刻进入到歇斯底里的高潮:又是笑,又是哭,又是唱,又是舞,賴昂旣觉得她放肆,又觉得她娇娆动人,出尘绝世。
他不知道她内心起了什么反应,越来越使她追逐人生的享乐。她变得好生气,爱吃嘴,喜刺激。她和他在街上散步,扬起头,说,不怕出事。(p282)
就像上一次与罗道耳弗淫荡的时候,爱玛越来越趋于“末日纵欲”的状态。由着性子,毫无顾忌,心血来潮,为所欲为。
賴昂的感觉是:与其说她是他的情妇,倒不如说他变成了她的情妇。
末日终于来临:賴昂厌烦和排斥这种爱情,勒乐和银行家万萨对爱玛追债,同时迫在眉睫。
他们的谈话越来越和爱情无关。热情衰退之后,爱玛借重种种外援,试想弄旺了它。幽会中望去尽是无边风月,事后她承认毫无惊人之处。觉得扫兴。可是一种新的希望又很快起而代之,回到他的身旁,分外心热,分外情急。她脱衣服,说脱就脱,揪开束腰的腰带,细带兜着她的屁股,窸窸窣窣,像一条蛇,溜来溜去。她光着脚,踮起脚尖,走到门边,再看一回门关好了没有;一看关好了,她一下子把衣服脱得一丝不挂,然后,——脸色灰白,不言不语,神情严肃,贴住他的胸脯,浑身打颤,久久不已。
在这冷汗涔涔的额头、期期艾艾的嘴唇上,在这一双心神不属的瞳仁里,在这两只胳膊搂抱之中,賴昂觉得像有什么东西不顾死活,迷离惝恍,凄惨悲切,神不知鬼不觉,轻悠悠地来到他们中间,要把他们分开一样。(p289)
歇斯底里。
賴昂反抗爱玛的爱情专制,怨恨她,企图停止爱她。
爱玛忽然觉得賴昂犹如别人一样遥远,回忆起修道院時向往书本虚构出来的爱情和当时的恋爱心情,她发出了悲哀的呼喊:
反正她不快乐,也从来没有快乐过。何以人生总不如意?何以她信赖的事物,时刻腐朽着…可是假如有一個强壮、美丽的男子的话,天生英武,慷慨激昂而又细致入微,天使的形象而又诗人的心,抱着七弦琴,演奏哀婉的喜歌,响彻九霄,何以她就不凑巧遇到?哦!永远扑空!再说,也不值得追寻;处处是谎!声声微笑隐伏着因腻烦而起的呵欠,回回喜悦隐伏着诅咒,任何欢乐免不了餍足。最香的吻,在你唇上留下来的,也只是一种实现不了而又向往更甜蜜的销魂境界的热望。(p290)
很多人都误读包法利夫人自杀的动机是被逼债,错得很离谱。这里明明白白地表现出爱玛从虚荣欲望的崩溃中产生了对人生的绝望。
他们太相熟了,颠鸾倒凤,并不又惊又喜。她腻味他,正如他厌倦她。爱玛在通奸中间发现婚姻的平淡无奇了。
这种幸福她虽然觉得鄙不足道,不过习惯成自然,或者习恶成性,她不唯安之若素,而且一天比一天迷恋,也正因为竭泽而渔,幸福反而倒成为无水之池了。希望落空,她怪罪賴昂,好像他欺骗了她一样;她甚至于希望祸起萧墙,造成他们的分离,因为她没有勇气作分离的决定。(p297)
她对这种“伪爱情”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继续写情书給賴昂,但是在写信中间,见到的恍惚是一个她最热烈的回忆、最美好的读物和最殷切的愿望所形成的男子的幻影。他在最后变得十分真实、靠近,但是她目夺神移,描写不出他的确切形象,他仿佛一尊天神,众相纷纷,隐去真身。他住在天色淡蓝的国度,月明花香,丝梯悬在阳台上,摆来摆去。她觉得他近在身旁,凌空下来,一个热吻就会把她活活带走。紧跟着她又跌到地面,心身交瘁;因为这些爱情的遐想,比起淫欲无度,还要使她疲倦。(p298)
在貪婪中破产真是一个很簡單的道理。她始终不放弃她毕生热爱的幻想的虚荣欲望,只不过这些虚荣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遐想是虚荣,淫欲是欲望,原来两者根本不可能融合。
幻象在天国向她招手,她宁愿弃生而追寻毕生从未实现的虚荣幻想,她毫不迟疑地吃下了砒霜。
结语
解读《包法利夫人》,可以感悟到几个道理:
其一,一个人的本性促使ta去尋找同样性质的对象物,这是心性投射-互动的道理。爱玛的风骚与賴昂的轻浮,爱玛的淫荡与罗道耳弗的玩弄、爱玛的貪婪与勒乐的唯利是图、爱玛的无知盲目与查理的愚蠢,是一一对应-互动的生存关系。生活不是主角被环境制造或压迫的结果,而是主体与存在互动生成的过程。社会学有一个重要的主题便是“互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人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认知和建构其价值观。
其二,一个人通过出轨去寻求超越常规平常性之新奇,最后会发现轨外的情节与轨内的故事一模一样。他的問題在于他不能够创造历史,而仅仅是表现了赤裸裸的貪婪。以守护良知的心性在常规性内超越平庸,是人的天职;如果不能,接受平常性也是人性的天职;如果不能接受庸俗,我們可以根据程序中断它,但是不可以用貪婪和疯狂来放纵欲望。
其三,虚荣欲望是空虚前提下迷狂的心理渴求,迷狂会导致歇斯底里,歇斯底里地追求不真实的欲望会使人产生绝望感。物欲、情欲和奢华皆如此。
“欲望过度”是现代以来人类的主角,由物质欲望的过度满足和释放而导致情欲、虚荣欲望和权力欲望淋漓尽致地膨胀。
很多人过度放纵欲望,可能会像蛆一样地活着;他们没有能力约束自己和改变自己,沉醉在短暂快感之中,直至毁灭。
在人文主义精神失落的时代,人们只剩下了欲望的梦想能力,不再考虑欲望梦想的性质和实现梦想方式的正当性。欲望直接与其本性对接,而没有经过理智和文化道德的反思。
据说,somebody问释迦牟尼:你佛法无边,怎么可以容忍世上那么多坏人和愚人继续作恶和愚蠢?
佛祖答道,佛有四件事不能做:
因果不可改;智慧不可赐;真法不可说;缘分不可度。
注释:
(1)(6)(7)勒内٠基拉尔:《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p36,p4,p68,罗芃译,三联书店,1998-4
(2)(5)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申慧辉等译,第三章,三联书店,1991-10
(3)齐瓦٠孔达:《社会认知》,p381,周治金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3
(4)(8)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p143,p21,成穷、王作虹译,三联书店,1991-10
(9)雅克朗٠西埃:《为什么一定要杀掉爱玛٠包法利》,爱思想,20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