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健:虚荣的“气概之争”-米乐m6平台

吕嘉健:虚荣的“气概之争”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64 次 更新时间:2021-11-26 13:34

进入专题: 虚荣        

吕嘉健 (进入专栏)  

我的愚蠢,并不是在恋爱方面,而是在虚荣心方面。开头刚刚认识他们两位的时候,一个喜欢我,我很高兴,一个怠慢我,我就生气,因此造成了我的偏见和无知,遇到与他们有关的事情,我就不能明辨是非。我到现在才算有了自知之明。

                     ——《傲慢与偏见》中的主人公伊丽莎白


本文精读《傲慢与偏见》,续论前文《论“有分寸的傲慢”与“非理智的虚荣”》,以释伊丽莎白“虚荣的气概之争”心性。

读小说之法,在发现作者布置表现之关要灰线,提要钩玄。今人多已放弃精读,文学遂不存矣。此实一大遗憾事也。


一.愤怒的气概引发的“报复”


让我们直接从小说的关键部分开始分析:

当达西带着激动的神态走到伊丽莎白面前说:

“请允许我告诉你,我多么敬慕你,多么爱你。”

伊丽莎白说不出的惊奇,瞪眼,红脸,满腹狐疑,闭口不语。出于对他根深蒂固的厌恶之心,她的意志不曾有片刻的动摇。

达西在倾诉深情蜜意的爱情以外,也把其他感想和盘托出。他觉得她出身低微,自己锺情于她,是迁就了她,家庭方面的种种障碍,往往使得他的见解和他的心愿不能相容并存。

这些说话在伊丽莎白听来是那么傲慢无礼,霎那间引起了她的怨恨和愤怒。

伊丽莎白断然拒绝:

遇到别人的求爱,理应产生感激之心,可惜我没有这种感觉。我从来不稀罕你的抬举,何况你抬举我也是十分勉强。

达西问,为什么我会遭受到这样无礼的拒绝?

伊丽莎白反问道:

“为什么你明明白白存心要触犯我,侮辱我,嘴上却偏偏要说什么为了喜欢我,竟违背了你自己的意志,违背了你自己的理性,甚至违背了你自己的性格?”

伊丽莎白的态度决绝狠辣:

“我很早就厌恶你,对你有了成见。从认识你的那一刹那起,你的举止行动,就使我觉得你十足狂妄自大、自私自利、看不起别人,我对你不满的原因就在这里,以后又有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使我对你深恶痛绝。像你这样一个人,哪怕天下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愿意嫁给你。”

达西礼貌地辞谢,走了。(傲慢与偏见,第三十四章,引文出自王科一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9,以下同)

为什么伊丽莎白说达西的求婚是“触犯”和“侮辱”呢?

小说开始,女人们议论达西,都说他骄傲,伊丽莎白表态说:

“要是他没有触犯我的骄傲,我也很容易原谅他的骄傲。”(p21)

对“触犯”的“不原谅”,和高调宣示“我的骄傲”,可以作为解读伊丽莎白性格和气概之争的钥匙。

这部小说的中心词是“骄傲”,骄傲遂产生偏见。將“我的骄傲”和“他的骄傲”对举,表示伊丽莎白的天性是,遇到他人的骄傲触犯及她,她必展示自己的骄傲,以示气概之争。但读者须用心,两者的骄傲是不同的。

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求婚情有可原:

a,在第一次聚会時,达西远远地看了一眼坐在舞场似乎被冷落的伊丽莎白,冷冷地议论过她:

“她还可以,但还没有漂亮到能够打动我的心,眼前我可没有兴趣去抬举那些受别人冷眼看待的小姐。”(p12)

说她不够漂亮,受人冷落,对她来说,就是“触犯”了“她的骄傲”。虽然之后达西再也没有轻视过她并且不断向她释出善意和寛容,但伊丽莎白自第一印象之后,一直抱着反感和找茬心理与达西相处,记仇的气概之争,使她完全没有体会到达西渐入佳境地表现的深情柔意。

旧恨未消。現在说不管她的家庭有多少缺陷,也那样爱她想要和她结婚,这让伊丽莎白怀疑达西在玩弄她的感情。

伊丽莎白回敬“抬举”一词,就是对达西轻视言辞的照应,亦表示了怀疑的态度。

b,在伊丽莎白看来,求婚的人怎么能够不讨好对方反而直接数落她的家庭缺陷,这坐实了达西傲慢无礼的性格。

这说明不同阶级层次和不同思想性格的人之間之沟通壁垒。

家庭的缺陷就是伊丽莎白最虚弱的软肋,是她需要虚荣心支撑的空白。

这段情节表现出:伊丽莎白并非是理性主导和头脑清晰的女子;当一个人受过别人轻视、或者别人在讨好你的同时亦坦率指出你的缺陷时,绝大多数人顷刻间都会失去理智和冷静,陷入气概之争的陷阱。

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同义词强调她当时的情绪状态:

她的厌恶之心根深蒂固…引起了她的怨恨…化成了愤怒…更加激怒…我还有别的气恼…对你怀着恶感…气得非同小可…再也平息不了她的气愤…很早就厌恶你…愈来愈忿怒…对你深恶痛绝…

被逆反心理驾驭了的伊丽莎白:

1,记仇的反击心理控制了全部意志和理智;

2,低下的地位激起愤世嫉俗的情绪,常常活在争强好胜的气概之中。(p218)

这是全书最有趣的“生气勃勃”的反讽:

伊丽莎白是所有年轻女子中最没有結婚欲望的唯一人物,故其最清醒冷静、潇洒独立、嬉笑怒骂、无拘无束;但其中融合着她的逆反心理,气概的心性经常主导了她的心理状态。

无论她自诩多么有自知之明和优越理性,但竟被愤怒厌恨的情绪控制了。假如她真是理性和清醒的,应该产生好奇的探究心:既然他之前看不起我,为什么現在要向自己示爱呢?既然他对她的家庭有深刻的不满,为什么还要求婚呢?

这很值得探究。伊丽莎白就是我們每一个人,我們无论多么聪明有理智,都会无意外地被情绪带到气概之争的云霄。

何为“气概之争”呢?

霍布斯指出:

“每个人都会认为朋辈也应该像自己一样评估自己。不管什么事情,一旦感觉到有被轻视或低估的征候,就会去危害轻视自己的人,并让其他的人警惕,想借此让他们对自己评价更高。”

人的本性中,有三个战斗的主要原因:竞争;不信任;荣誉。(1)

这就是“要求获得承认的欲望”。希望被承认为一个同等的人,同类的人,有尊严的人,和一个有价值的人。

在千万年进化过程中,荣誉的欲望深刻地积淀在原型基因里。

柏拉图在《理想国》最早提出“气魄”,相当于“自尊”。气魄就像人天生具备的正义感,人们都相信自己有价值,如果别人认为我的见识荒谬,精神卑鄙,我会非常生气。

黑格尔认为,愿冒生命危险,从事追求纯粹声名之战乃人的最基本特色。

即使一个底层的人物,要求获得承认的欲望使ta超越了自己的劣势,有了人性的傲慢。

在意气之争中,亲人和朋友瞬间会成为敌人,受到蔑视之怒,胜于被剥夺财产之恨。

虚荣的气概之争有两方面动力:

1)自以为有优越感的方面被人轻视;

2)自卑而忌讳的事情被别人触及或揶揄。

气概之争常与逆反心理交织,意气计较而酿成重大争执。

伊丽莎白的优越感在两方面:美貌,智慧;她的自卑是家庭的缺陷:地位不高,教养低下。

女人最愤怒和頗憎恨别人说她不漂亮,伊丽莎白最敏感别人不尊重她,她最害怕别人注意到她的家庭种种不够得体的、愚蠢而轻薄庸俗的表现。

所以她老是猜想别人的诡计或蔑视心。

猜忌是猜忌者内心存了警惕心,把锐利的诛心意图加诸对方,很多时候对方并没有这样的意思,但当你投射出敌意猜想,对方也会激起气概之争,不自觉地往被引导的敌意方向意气用事。

伊丽莎白性格和处境最大的难题是缺乏节制力,尤其缺乏“有节制的憎恶”之修养。这是与现实理性原则冲突的情绪失控状态,会与人情风俗冲突,亦威胁到她自身的实际生活利益。她一直对达西不够得体的语言报复,对达西求婚过度的愤怒,她对庸俗愚蠢的世俗不能容忍,并非典型的英国式风度,这是小说一种潜在的危机,但奥斯丁没有展开这种深刻的矛盾。(2)

奥斯丁小说的普遍主题是“理智(智慧)与得体”,主张道德儒雅和适当理性,对不足者加以反讽批判。她很清楚,在生活中,不论是心灵还是意志,经常会碰上克服不了的障碍,默默地寛容难受比尖锐地表露痛苦更谨慎,也更有尊严。坚定的自制力是奥斯丁最珍重的品质。伊丽莎白缺乏的正是这点,她锋芒毕露和略有进攻性,这与她的智慧内涵不够匹配。


二.平民的骄傲和自卑的虚荣


人们往往不知道:心性决定智慧发挥的高度。伊丽莎白“自尊-自卑交织的情结”降低了她的智慧层次。她不能忍受达西无心之失、漫不经心的揶揄,即使后来达西发現了她的可爱和优秀而不断主动亲近她,她也被深恶痛绝的情绪和报复心遮蔽了理智之眼。她难以忍受家人在社交中的丑俗愚蠢,因此感到无地自容,表明她无法摆脱环境和根性的制约。

从伊丽莎白的几句性格语言可以知道她天生是一个潜在的亟于气概之争的人物。

“只可惜我一向喜欢戳穿人家的诡计,作弄一下那些存心要蔑视我的人。”(p61)

“愚蠢和无聊,荒唐和矛盾,这的确叫我觉得好笑,我只要能够加以讥笑,总是加以讥笑。”(p68)

“我性子倔强,决不肯让别人把我吓倒。人家越是想吓倒我,我的胆子就越大。…因为你这样做,会引起我的报复心。”(p198)

以这三句话为标本分析:

1)她有出色的理性洞察力和高雅的品味,对别人的愚蠢和无聊、荒唐和矛盾敏感而反感,但她没有寛容心,她潜意识期待着人人都要像她那样聪明、爱读书和爱思考,否则,她就忍不住蔑视别人欠缺理性。

2)她心存警惕性,敏于察觉别人的意图和计谋,容易发现别人的诡计和傲慢;注意“存心要蔑视我的人”,争强好胜使她刻意留心别人不够尊重的表现,在意气上击败对方,便获得虚荣的自尊,谁开罪过她,她一定报复。

3)她决不能忍受别人的欺负,面对高压和权势,她抗争的胆子越大,决不会屈服,对柯林斯的利诱威逼和咖苔琳夫人的干预,她的独立反抗表现得气场十足又锐不可当。

4)她逆反战斗的方式带着优雅而巧妙的风度,以聪明的语言艺术为利器,讥笑,戳穿和作弄,她是社交场合里的洒脱者。

她是兼融着“骄傲”和“虚荣”的个性主义者。因为她无法处处事事骄傲,她张扬的骄傲不自覺地融入了虚荣的成分。

当她要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拒绝卑劣的柯林斯的求婚,她被母亲骂得狗血淋头:

“看她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气,一些不把我们放在心上,好像是冤家对头,一任她独断独行。—— 丽萃小姐,让我老实告诉你吧,如果你一碰到人家求婚,就像这样拒绝,那你一生一世都休想弄到一个丈夫。瞧你爸爸去世以后,还有谁来养你。我是养不活你的,事先得跟你声明。从今天起,我跟你一刀两断。我再也不要跟你说话了,我不高兴跟忤逆的女儿说话。”(p131)

伊丽莎白的心性与母亲、姐妹们,还有整个世俗风气是相反的,她不在乎是否嫁得出去,如果不合心意,宁愿不嫁。

像达西那样高贵而富庶的贵族向她求婚,她应该感到荣幸而求之不得,但她却仅仅为了宣泄愤怒,计较达西曾经对她“轻视性的触犯”,把达西痛骂了一顿。

她最好的朋友、向来有聪慧理智的夏洛蒂不顾高尚情操、屈就世俗利益,嫁给了庸俗愚蠢的柯林斯,伊丽莎白斥之为自取其辱、自贬身价,觉得是天下最丢人的事,非常难受。

达西的姨妈咖苔琳夫人举行聚会,伊丽莎白看到所有人对咖苔琳夫人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或者不胜荣幸地喜极欲狂。她从旁观察咖苔琳夫人,无论是论才论德,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足以引起她的敬畏,于是她毫不畏缩。光凭着有钱有势,还不会叫她见到了就胆战心惊。(p185)

后来与咖苔琳夫人对话,夫人感到很惊奇。伊丽莎白觉得敢于和这种没有礼貌的富贵太太开玩笑,恐怕要推她自己为第一个人。

再后来,伊丽莎白与达西和解并产生了浓情蜜意,咖苔琳夫人直接上门来干预此事。这段情节里,伊丽莎白与咖苔琳夫人的对话向来被称为最精彩的对话之一。伊丽莎白表现了她的聪慧犀利和独立高尚的尊严骄傲:

我不想回答。/我决不会说给你听。/你没有权利过问我的事。/你休想把我逼供出来。

我决不会因此却步。/我为什么不能答应他?/那只有更加使你自己难堪,可是对我毫无影响。/你姨侄是个绅士,我是绅士的女儿,我们正是旗鼓相当。/只要你姨侄不计较,便与你毫不相干。/这种荒唐到极点的事,你休想吓得我答应。

你这种异想天开的要求真是不近情理,你说的许多话又是浅薄无聊。要是你以为你这些话能够说得我屈服,那你未免太看错人啦。可是你无论如何没有权利干涉我的事。

我自有主张,怎么样会幸福,我就决定怎么样做,你管不了,任何像你这样的局外人也都管不了。(p392-397)

这是全书中伊丽莎白心性最具光彩的内涵:她的昂然独立精神,捍卫尊严的从容不迫和潇洒无畏,不为任何利益而放弃原则的坚强态度,她具备足够的智慧来理解世事,她的伶牙俐齿和敏捷反应,都表现得才气横溢和生气勃勃。

她的容貌气质表现出她的性格。达西第一次见面一瞥之下忽略了她,第二次见面時,用吹毛求疵的眼光去看,发觉了伊丽莎白不可轻视的优势和缺陷:

她那双乌黑的眼睛美丽非凡,使她的整个脸蛋儿显得极其聪慧;

她体态轻盈,惹人喜爱;

她那落落大方的爱打趣的作风,把他迷住了;

她的身段有些地方不够匀称,缺少上流社会的翩翩风采。

伊丽莎白不是贵族,但她的轻盈、落落大方和爱打趣表现了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她对自己的聪慧非常自信。她的潇洒和犀利来自于她的聪慧和独立。

但是她的犀利也是预设的捍卫自我的利器:

“我一定要叫他明白我并不是个糊涂蛋。他挖苦人的本领特别高明,要是我不先给他点颜色看看,我马上就会见他怕啦。”(p26)

她以进攻型的咄咄逼人维护自己的软肋。不但不害怕,而且要敎訓强手。她要让优越者知道她的强势。

分析一下伊丽莎白和姐姐吉英之間的讨论很有意思。

伊丽莎白认为吉英太善良了,“你总以为天下都是好人。我只要说了谁一句坏话,你就难受。”

她认为身边很多人并非好人。

“至于我,我真正喜欢的人没有几个,我心目中的好人就更少了。世事经历得愈多,我就愈对世事不满;我一天比一天相信,人性都是见异思迁,我們不能凭着某人表面上一点点长处或见解,就去相信他。”(p155)

她对世界的看法基于严厉批评的态度立场,对人对事关注负面内涵多,猜忌多,或者因为受到势利者、压迫者或居高临下者的欺压,便积淀了愤怒和反抗的气概,于是將这种愤怒和猜忌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先予警惕。

奇怪的是,她总会遇到这样的待遇,而吉英就没遇到这样的恶劣境遇。这说明了性格和命运確是有互动关系,你的心性预设机制会主动尋找与之相匹配的境遇,你的性格表现会招致外界以同样性质的方式来回应你。这是存在的一种文化类型。

第一次开舞会后,吉英高兴地向妹妹倾诉爱慕彬格莱的感情,她觉得彬格莱请她跳舞很抬举自己。伊丽莎白这样囘複姐姐:

“你真没想到吗?我倒替你想到了。不过,这正是我和你大不相同的地方。你遇到人家抬举你,总是受宠若惊,我就不是这样。…他向你献殷勤你又何必感激。他的确很可爱,我也不反对你喜欢他。不过你以前可也喜欢过许多蠢货啊。”

锐利的揭短和对人抱着防范心的态度,让姐姐感到难以接受。

伊丽莎白又说:

“你总是太容易对人家发生好感。你从来看不出人家的短处。在你眼睛里看来,天下都是好人,你都看得顺眼。我生平从来没听见你说人家的坏话。”

吉英说:

“我倒希望不要轻易责难一个人。”

伊丽莎白说:

“凭你这样一个聪明人,为什么竟会忠厚到看不出别人的愚蠢和无聊!你走遍天下,到处都可以遇到伪装坦白的人。”

伊丽莎白胸有城府,决不因为人家待她好就改变主张,她不会对她们发生多大好感。(p15)

当伊丽莎白將韦翰污蔑达西的故事告訴吉英,吉英不能相信受人器重的达西是这样的,但像韦翰这样一个青年美男子,她也毋从怀疑他的不诚实,于是她认为两人都是好人,不过是误会而已。

吉英说得很好:除非我們有确确实实的根据可以责怪任何一方面,我們就无从凭空猜想出他们是为了什么事才不和睦的。

吉英已經说出“确确实实的根据”和“不能凭空猜想”这样关键的认知原则,但伊丽莎白却没有丝毫意识自己的偏誤,只根据直觉而认为韦翰的话不是捏造的,韦翰说得有根有据,毫无虚伪做作,她的证据是凭韦翰那副神气,就知道他没有说假话。(p101)

伊丽莎白不是揶揄过吉英这样的聪明人为什么看不出别人伪装坦白的表演吗?

她的偏见是明显的,只听了单方面的意见就深信了,一个有智慧尤其是有教养有经验的人不会如此作结论。单凭人的神气来判断是否诚实,这样的判断力也很幼稚。

吉英收到彬格莱小姐的信,称她哥哥钟情于达西的妹妹,伊丽莎白听了,怒而怨恨,吉英说她并不怨谁,自己没有奢望,也没有责备彬格莱,并没有苦恼。

伊丽莎白叫起来了:“你太善良了,你那样好心,处处为人着想,真象天使一般。你总以为天下都是好人。”

吉英指出伊丽莎白对于各人处境的不同和脾气的不同,体谅得不够。认为她说话太过火。“我們决不能随随便便就以为人家在有意伤害我们。我們往往会因为我們自己的虚荣心而給弄迷了心窍。”

但伊丽莎白堅持认为彬格莱小姐和达西操纵了彬格莱先生并共同计谋,让彬格莱准备娶达西的妹妹。她形成了阴谋论傾向。

伊丽莎白从阶级地位的壁垒之抽象大概念出发进行推理:

“她们除了希望他幸福之外,还有许多别的打算:她们会希望他更加有钱有势;她们会希望他跟一个出身高贵、亲朋显赫的阔女人结婚。”

这一直是伊丽莎白对世界怨愤和加以抵制的世界观,因此她不会相信达西会喜欢上她,也不期待那些人会尊重自己,所以必须以警惕的心理和锐利的态度捍卫自我尊严。

吉英认为不必把人家想象得如此恶劣,应该从合乎人情事理的方面去想。

韦翰经常到伊丽莎白家,不断说达西的坏话,她们一家人都因此讨厌了达西,只有吉英认为这件事一定有蹊跷,她总是要求人们多多体察实情,事情往往可能給弄错。(p153-159)

伊丽莎白把达西求婚后解释的信告訴姐姐,她表示,她現在倾向于认为达西是诚实的。吉英为韦翰这么坏而为达西感到痛苦,同时觉得韦翰面貌这么善良,风度那么文雅,内在却这么坏。

伊丽莎白总结道:

“那两位在教养方面,一定都有非常欠缺的地方。一个的好处全藏在里面,一个的好处全露在外边。”

她还发表了一番高论:

“这样的厌恶,足以激励人的天才,启发人的智慧。例如,你不断地骂人,当然说不出一句好话,你要是常常取笑人,倒很可能偶然想到一句妙语。”

意思是:站在取笑别人的立场,自己就会获得优势,并且可以常常有灵感,妙想联翩,说出精彩的语言。

这是伊丽莎白的人生观:高明的嘲讽可以激发自己的天才智慧。

旣將锐利的尖刺扎煞起来,同时文饰以嘲讽的风趣,自己就是优越者。

伊丽莎白后来终于承认自己事先存了偏见,说话才那么刻薄。(p253-255)

《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关系构成了两组对比:伊丽莎白-达西;伊丽莎白-吉英。前者构成了风度的冲突和协调,后者构成了性格的衬托和交流。

伊丽莎白和吉英的天性基因截然不同。她们姊妹情深,非常默契,同样聪明知性。吉英善解人意、温婉平和,以宽厚含蓄和稳重公正著称,总会看到人事积极的方面,要求多体察实情,以为事情往往可能弄错。但伊丽莎白偏激而固执。(p158)

聪明且一向头脑清醒的伊丽莎白在对待达西和韦翰的事情上,偏偏走火入魔,失去理智。这在小说中是特殊的情节。小说反复提到伊丽莎白比吉英观察力敏锐,聪明,有洞察力,但犯错误的偏偏是伊丽莎白。奥斯丁小说总是表现聪明人犯错误的情节。吉英经常劝伊丽莎白中庸冷静,在事情没有了解清楚之前,别早下结论,反对她的阴谋论。但伊丽莎白出于本性,没有接受姐姐的劝导。

还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对比:每次看到妹妹们和妈妈在社交场合势利轻浮愚蠢丑陋的表现,伊丽莎白就脸红尴尬,恨不得钻到地底下去;每当听到别人居高临下以家庭地位财产来压制她,她就针锋相对、反唇相讥。但吉英对此却淡然处之,顺其自然。

伊丽莎白一身兼备着美人的、聪明人的、小资知识分子和性格好强者几种虚荣的傲慢。婚姻并不是她第一瞩意之事,她心心念念于自我尊严,保持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气概之争是她性格心理中的重要主题。

只有能够欣賞她、纡尊降贵地讨好她珍惜她的人,才能博得她的芳心,而通过幸福的方式影响她改变那种扎煞起羽毛对抗等级社会的锐利态势。

换言之,气概之争毕竟是处于劣势状态中聪慧的下层人士之紧张的存在方式。


三.反思虚荣而获自知之明


瓦尔特‧艾伦说过:

“让女主人公获得自知之明经常是奥斯丁小说的主题,她的世界中的善几乎就是主人公认识自身的能力。”(3)

每个人必须时时谨慎地反思自我。在小说里,主人公的反思是反讽主题的重要回应,目的是让ta获得自知之明。

《傲慢与偏见》最大的反讽是:

伊丽莎白和众人都认定达西是出名的傲慢,大家却不认为伊丽莎白傲慢。但實際上,达西是“骄傲的傲慢”,而伊丽莎白是“虚荣的傲慢”。她斤斤计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张扬地表现自己的特长,刻意以巧妙嘲讽和妙语善言占据优势。

在奥斯丁狡黠的叙事圈套里隐藏着对“骄傲的傲慢”之欣賞推崇,以否定媚俗的讨好势利,和虚荣的张扬。

如果达西的傲慢是缺陷的话,伊丽莎白后来就不必不断反思自己对达西的误解和偏见,不必为达西正名、对父亲解释、赞扬和表达对达西的欣賞。

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着重探讨了“虚荣心”問題,小说中这个词出現的频率很高。

最早谈到“虚荣心”一词的是伊丽莎白的妹妹曼丽。在姐妹中只有她长得不好看,虚荣心促使她发奋钻研学问,讲究才艺,她旣没有天才,格调也不高,刻苦用功都是虚荣心的作用,结果造成了她一脸的女才子气派和自高自大的态度,然后老是急着要卖弄自己的本领。(p27)

女学究曼丽一开始就对“虚荣”和“骄傲”做了一番郑重其事的定义,她的判别堪称給全书确定了主题:

骄傲的确是非常普遍的一种通病,人性特别容易趋向于这方面,简直谁都不免因为自己具有了某种品质,或是自以为具有了某种品质而自命不凡。虚荣与骄傲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一个人可以骄傲而不虚荣。骄傲多半不外乎我们对自己的估价,虚荣却牵涉到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的看法。(p21)

“一个人可以骄傲而不虚荣”,这句话耐人寻味。

在一次对话中,伊丽莎白说她特别喜欢讲笑话。达西则说:要是一个人把开玩笑当作人生最重要的事,那么,最聪明最优秀的行为也就会变得可笑了。

伊丽莎白则说:“愚蠢和无聊、荒唐和矛盾,这的确叫我觉得好笑,我只要能够加以讥笑,总是加以讥笑。”她总是自以为聪明地嘲讽愚蠢,然而她不知道有时嘲讽别人,也会暴露自己的愚蠢和无聊。这也是书中的一种反讽。

达西说:我一生都在研究该怎样避免这些弱点。

伊丽莎白提出:虚荣和傲慢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弱点。—— 她暗讽达西说一套,做一套,你说要避免傲慢的弱点,但你表现却很傲慢。伊丽莎白不放过机会批评达西。

达西的回答与伊丽莎白的自以為是产生了内在的思想冲突:

达西说:虚荣的确是个弱点。可是傲慢——只要你果真聪明过人——你就会傲慢得比较有分寸。(p68)

达西的思想代表了作者的立场:恰到好处的傲慢必不可少。

吉英告诫过伊丽莎白:“我們往往会因为我們自己的虚荣心而给弄迷了心窍。”(p156)

韦翰对伊丽莎白大献殷勤,伊丽莎白有些心动。后来韦翰爱上了金小姐,舅母將这消息告訴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想:如果自己有些财产,早就成为他唯一的意中人了,想到这里,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伊丽莎白回信給舅母说:

我根本没有怎样爱他…我的小心提防并不是枉然的。我绝不因为人家不十分器重我而竟会感到遗憾。太受人器重有时候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p172)

“器重”二字透露端倪:自己地位较低,要等待别人器重才获得提升,这对于要强的人很难受,宁愿不要人家器重。

这句话很能看出伊丽莎白的性格。她的理智是在要强和尊严的基础上的,她特别害怕为了得到别人的重视而失去自我,甚至要奴颜卑膝。

这种心理有逆反效应:独立自由的尊严更重要,为了避免被人放弃的厄运,应有自知之明,不期待被人器重为好。假如在不期待被器重時,却意外得到器重,虽然未必附会,但至少虚荣心已經得到满足。

我没有财产,也可以得到翩翩风度美男子韦翰的垂青,可见我多么有吸引力。她的目的不在于一定要嫁出去,而是要有人奉承和爱她。这就是人性无法避免的虚荣心。

后来伊丽莎白反思, “他为了要博得她的欢心来满足他自己的虚荣心”,她惭愧得无地自容,觉得自己以往太盲目,太偏心,对人存了偏见,而且不近人情。

当她反思了对达西的完全误解和幼稚的报复心后,她不禁大声叫道:

“我做得多么卑鄙!我一向自负有知人之明!我一向自以为有本领!一向看不起姐姐那种宽大的胸襟!为了满足我自己的虚荣心,我待人老是不着边际地猜忌多端,而且还要做得使我自己无懈可击。即使我真的爱上人家,也不会盲目到这样该死的地步。然而我的愚蠢,并不是在恋爱方面,而是在虚荣心方面。开头刚刚认识他们两个的时候,一个喜欢我,我很高兴,一个怠慢我,我就生气,因此造成了我的偏见和无知,遇到与他们有关的事情,我就不能明辨是非。我到现在才有了自知之明。”(p235)

她現在经常为自己以往的行为感到苦恼和悔恨,家庭里面种种不幸的缺陷更叫她苦闷万分。这种缺陷是无法补救的。她父亲对这些缺陷只是一笑置之,懒得去约束他那几个小女儿的狂妄轻率的作风;至于她母亲,她本身既是作风失检,当然完全不会感觉到这方面的危害。她反思妹妹们的缺点主要在于旣无知,又懒惰,又爱虚荣。(p241)

她想着恨不得马上將达西向她求婚的事告訴吉英,她想象着一说以后,“可以大大地满足她自己那种不能从理智上加以克服的虚荣心。”(p246)

她向吉英承认,当初不满姐姐的宽大平和,是出于自己的懦弱,虚荣,荒诞和存了偏见,说话才那样刻毒。(p255)

当达西帮助她们家解决了小妹妹和韦翰私奔的危機事件后,伊丽莎白对达西感激涕零。舅母来信高度赞扬达西的髙尚人品,伊丽莎白心神摇荡而又痛苦。她本可以从虚荣心出发,认为他确实爱她,可是她哪能存着那么大的虚荣心,指望他会爱上一个已經拒绝过她的女人!(p361)

伊丽莎白发现自己不自觉地成了自己所嘲讽的愚蠢和无聊、荒唐和矛盾的人。她的气愤转到了自己身上。(p235)

她自责道:“假若我从前不是那样见解过火,出言不逊,那就好了。”(p418)

伊丽莎白提升了自我心性,初步具备了与达西接近的内敛的骄傲心性。她囘複了理智和优雅状态,与达西不断沟通和衔接,逐渐形成了内在的认同共鸣,他们深感精神匹配的幸福喜悦。

“匹配”在这部小说里指精神气质的共同性和互相意会欣賞,这是平等的一种含义。

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结合,是两个具有相同品质和趣味者的认同,这是超越形式上的阶级区隔的升华。这是奥斯丁在这本小说里给出的深刻暗示。

当然,《傲慢与偏见》有浓厚的喜剧成分。伊丽莎白显得那么潇洒伶俐,一直以一个聪明女人的恣意任性去主动挑战达西的傲慢,越是不存心恋爱而智性地挑战,越表现得自由活泼,就越显得在调情;而达西在伊面前总是谦和低调,这分明使女主人公时时觉得讶异,使她的犀利争胜转向优雅而有分寸的试探。整个过程就是伊丽莎白逐渐发现达西的品质及好处和自己的过分及误解,这是男女主人公渐入佳境地互相理解心心相印之慰藉性过程,甜蜜感觉渐渐地弥漫开来。

不过虚荣心不是那样容易消除的,小说最后表达了她的愿望:

她一心盼望着赶快离开这些讨厌的人物,和他一家人在一起,舒舒服服地过一辈子风雅有趣的生活。(p428)

伊丽莎白的父亲給她的出嫁赠言是这样的:

“你除非真正能敬重你的丈夫,认为他高你一等,你便不会觉得幸福,也不会觉得得意。以你这样了不起的才能,要是婚姻攀得不相称,那是极其危险的,那你就很难逃得了丢脸和悲惨的下场。好孩子,别让我以后眼看着你瞧不起你的终身伴侣,为你伤心。”(p419)

这段话把婚姻中虚荣心对感情的影响力揭示得相当精辟。


结语


《傲慢与偏见》是世人误读相当嚴重的一部名著,后人对于其中表现虚荣心和气概之争的内涵缺乏深刻关注。

在小说开始,伊丽莎白拿“我的骄傲”与“达西的骄傲”对立,这是作者向读者提出的探究主题。

达西自信地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不去理睬舆论的毁誉,不愿与合不来的人交往,对讨好仅示之以沉默。他是有分寸的聪明的傲慢气性,这是英国贵族风度之本色,其骄傲是主体性的。

伊丽莎白总在乎别人对她的评价,时刻提防着别人“触犯了我的骄傲”,“侮辱了(我的尊严)”。她的傲慢是被动防范型的。

伊丽莎白的气概之争具有正反两面的复杂内涵,她反抗权势压迫時,表现出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这是被动处境下体现了优越人格的气概之争;当她在意别人对她和她的家庭的评价時,她无可避免地陷入了愚蠢的气概之争,虚荣的气概表明人终究会被自己的空虚自卑击倒。

伊丽莎白的故事告诉我们:

1,“虚荣”是人性中最重要的本性,更是潜意识中一种争胜的动力,“气概之争”是人事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心魔情感,傲慢与偏见是每一个人最易产生的两种冲动心性,冲动来自敌意的反弹。人的局限性在于:一旦陷入“气概之争”,將落入被潜意识遮蔽的愚蠢之中。每个人一生应当不断努力自省这些心理难题。

2,优越感的虚荣心和自卑感的虚荣心都会产生傲慢与偏见。前者被自大遮蔽了自己的弱点,而看不到别人的诚意和优势;后者刻意扩大自我、掩饰自己的弊病,敏感于别人的言行而猜忌多端,容易误解别人。

3,没有分寸地争胜和缺乏自制力的人最易产生“虚荣的气概之争”,越争强,越極端。活在别人评价的影响力中,动辄会产生被他者意见左右的情绪化状态,情感启发式的气概控制了思维,失去理性,而逐渐养成没有“节制力”的性格。

4,一个人可以骄傲而不虚荣,骄傲是自己对自我的评价,骄傲在自信中有足够的自性去忽视别人的非议,能够对庸俗和愚蠢、无聊和荒唐“有节制的憎恶”,自制力是最大的优势。“骄傲的傲慢者”会反思自我而专注于自己的发展,可以节制自己保持一种有分寸的傲慢。

5,伊隆.马斯克说:“我現在不和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只能在他的认知水准基础上去思考,以后有人告訴我2 2=10,我会说,你真厉害…”在《傲慢与偏见》里,伊丽莎白代表着想要改造或压制别人愚蠢的傲慢层次,而达西代表着今天马斯克的骄傲性格。

6,我們永远处于一个客观对主观反讽的处境,这个世界总是嘲弄我們:真实的情形与我們的道德观念、自以為是的想法往往相反,人们固执而主观,而世界和生活总显出另一面,人们永远难以理解世界的本真。尤其当你有强烈的要“获得承认和尊重”的气概時,你会变得主观而固执,过度反应、非理性地误解、控制不住地虚荣,因此越难以认知真相。无论你多么高明和理智,多么博学,一向冷静清醒,自以为掌握了伟大的道义,你总是会陷入愚蠢和无聊、荒唐和矛盾之中。人的精神是不自由的,它为环境所制约和局限。

7,如何获得自知之明是一个难题,默认為是和确认偏误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人性弱点。只有勤于反思,才可以减少自性中过度的虚荣和气概之争。

读小说的价值在于获得现代的意义,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认知能力。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一本永远饶有启示的人性解剖教科书。


注释:

(1)霍布斯:《利维坦》,p94,商务印书馆

(2)参看d.w.哈丁《有节制的憎恶》,见朱虹编选《奥斯丁研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9.哈丁认为,奥斯丁要为自己的批判态度找到某种形式,对她来说,至关紧要的是和日常生活中的亲朋理智地、友好地相处;她需要人们的情谊,对由他们维系的那个井然有序、文雅体面的文明社会从心底里怀有尊敬的感情。但是,她又对这个文明中表现出来的粗俗和平庸十分敏感,认为自己在本质上是要抗拒这些价值观念的,写小说为她摆脱这种困境提供了一条出路。奥斯丁进退两难的处境是,她要尖锐地批评的人也正是她从感情上和他们有各种联系的人。她对灰姑娘主题的发展是,其女主人公们由于过分敏感,或者具有较为深刻的道德眼光,或者具有较好的判断能力而与周围世俗世界格格不入,于是安排她们嫁给一个漂亮的王子,作为对她们与众不同的品质的奖赏。女主人公本身就是正确的判断和善良感情的标尺,她们从不向周围世界代表世俗的人们屈服,只是有选择地和他们品格中的某些方面联合。她们对于周围的世界是独立的,不相关联的。

(3)瓦尔特‧艾伦:《英国小说史》,转引自朱虹编《奥斯丁研究》,p155


进入 吕嘉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虚荣        

本文责编:lvjiaj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最新来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991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米乐m6平台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米乐m6平台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米6米乐体育app官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