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西北地区作为我们党的老根据地,土地改革、工农建设和镇压反革命等工作开展较早,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迎来了经济建设的高潮。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必备的物质基础,也刺激了文化建设的需求,西北文化工作队伍迅速壮大,从1949年的几个团发展到1951年的几十个团。同时,西北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宗教、民族问题突出,实现各民族文化相互认同是地区统战工作的关键。
195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延安召开了西北区第一次文化行政会议。会上,时任西北局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发表了题为《文化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讲话。他指出,在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只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去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同时用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不断地从精神上武装广大人民,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和前进。”
习仲勋强调文化工作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对于一些地区文化工作片面追求技巧和数量的做法,他指出:“是否与群众相结合,为群众服务”是检验文化工作的唯一标准,离开当前群众的实际,“不管你讲得再好,文章写得再长,剧本写的再好,不管技巧如何,文化作品都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也许还是有害的。”
习仲勋指出,当前文化工作的大方向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各级文化工作领导机关要发挥思想和文化的领导作用,必须经常性地“给各方面文化活动指出正确方向”。“如果没有这一条,文化部就不成为一个思想领导部门了,他的水平就降低到一个文工团或一个文工队的水平。”他指出,文化工作要结合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生产、民族团结等当前的核心工作,通过戏剧、音乐、诗歌绘画、电影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人民政治水平,使他们了解更多的问题”,引导人民热爱人民民主专政,热爱祖国,拥护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领导。
对于如何提高文化工作为群众服务的水平,习仲勋提出要运用好“思想批评”这个法宝。他认为,“思想批评”不仅要在搞文艺工作的共产党员中开展,还“应当在我们整个文化战线里开展思想批评”。他强调,“批评为的是去掉不利于人民的部分,使得我们的文艺作品更加有利于教育人民,提高人民爱国主义的觉悟。”批评的目的不是整人,是帮助人、教育人。批评必须是善意的,就像毛泽东同志说的,“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最后,习仲勋指出,做好文化工作为群众服务,关键在人,在于文化工作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广大文化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练就一套服务群众的本领,“对群众要有东西服务,而且要服务得更好”。另一方,文化工作者要解决思想问题,普遍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解决好“人生观的问题,立场、观点的问题”。习仲勋强调:“只有解决好这一条才能有坚固的团结,才能使文化工作获得迅速的发展和进步,才能改进我们文化战线今天的状况,这支队伍才能够更有力量。”
回顾习仲勋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我们今天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