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传统,形成了我们的文化特色。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我们提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迎接当前国际社会各种挑战、在世界发展中与时俱进而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而我们的民族自强则必须以我们的民族文化为魂,只有深刻体悟我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底蕴,才能为我们民族的社会共同体及命运共同体提供行稳致远的核心灵魂和精神动力,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根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文化建设,使我们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具有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
深入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社会建设,也是文化建设,因而其实施需要政治智慧。一个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想真正发挥其作用,则必须体现为其主流意识形态,而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就是要为我们民族提供这种不可缺少的共同意识形态、共同价值追求、共同民族身份、共同精神家园,这样才可能构成我们民族团结和谐、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而当代中国社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社会政治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就需要我们稳妥而理想地解决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而其关键则是要充分说清马克思主义究竟应该如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形成共构关系这一理论及实践要点。这一方面要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其思想精神及科学方法应该有效融入中国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则要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时俱进,适应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当前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必须积极促进这两方面的双向互动,形成彼此涵容而构建一种既有深厚文化积淀、又有先进思想指导的中华文化体系。所以,我们当前的文化建设和思想宣传应该有意识地向这一方向引导和努力。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形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的有机结合及融贯共在,使二者结合为理想一体的当代中华文化实存。
认清中华民族的共有根源和中华文化的海纳百川
回观历史,世界古代文明大多都已中断,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流传至今,且不断发扬光大。其得以“一以贯之”的传承既基于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根源,也依于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有容乃大的气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意识到这一共同体的真实历史存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而这些多民族对中国的认同是构成我们中华民族的关键要素;不仅是中原地区具有这种认同感,而我们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则会清楚看到历史上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同样有着这种同根共源的认同。据古代文献记载,“东夷”为少昊族群,而“少昊,黄帝之子”(《世本》);“南蛮”有楚人,其先祖则“出自帝颛顼高阳”(《史记·楚世家》),而颛顼乃黄帝之孙;同属“南蛮”的百越之祖为“禹之苗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亦源自黄帝一脉;“西戎”之秦人同样为“帝颛顼之苗裔”;而“北狄”的匈奴亦自称“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史记·匈奴列传》);其源自“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山海经》)。而《史记·五帝本纪》关于“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之记载,也依稀揭示出古代中国相关少数民族之源及其边缘性分布走向的历史“缘由”。这些历史内容值得我们系统梳理和认真发掘。此外,古代来华的犹太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等也在历史的长河中融入中华民族发展之巨流,成为中华民族的有机构成和多彩呈现。这种对中华民族历史构成的回顾及反思,对中华思想精神的古今关联及其文化价值的历史说明和辩证介绍,都有助于我们彰显中华之魂的古今意义。所以,我们要深刻体认中华民族发展多元一体、百川归海的博大胸襟,意识到其有机共构这一精神脉络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至关重要。
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紧密关联、共构中华文化
一花不是春,百花春满园。文化的个殊性、多样性会为我们的有机一体增光添彩,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其文化共同体的存在有机关联,我们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当然有其文化基础和精神支撑。我们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走文化相聚之路,而不是导致分殊,为此在我们的社会氛围中尊重、吸纳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方面应该势在必行而不是相反,不可以任何借口或方式来打压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存在及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海纳百川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不仅在政治上团结统一、在经济上相互依存,而且还要在文化上兼容并蓄、在情感上相互亲近。因此,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我们应该看到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更是中华文化的有机构成,所以在我们的文化共同体中不应该厚此薄彼,而必须加强、突出、强调其紧密关联及和谐共融,积极弘扬其积极因素和文化精华。
总之,我们应该从中华文化战略的大局来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底蕴加以探索分析、发掘弘扬,对这一文化建设通盘考虑、科学谋划,在思想、教育、社会、科研、文艺等领域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规划及具体举措,包括在考古发掘、经典整理、历史勾勒、思潮梳理、人物介绍、书院传承、文化交流、传媒宣介等方面解放思想、提供条件、大力支持,以坚实的历史根基、厚重的文化积淀来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