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全面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全面阐述中央的施政方针、政策和措施。总体而言,过去和未来中央的施政路向非常忠实和准确地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尽管国家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疫情冲击等接踵而来的严峻挑战,中央仍然坚持用积极但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纾解民困。“既果断加大力度,又不搞‘大水漫灌’、透支未来。”在未来一年,中央仍会“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一个有庞大人口的国家中,中国式现代化不能容许颠覆性错误的发生,只能“一步一脚印”向前推进,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向前迈进。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公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过去五年,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八年的努力,国家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举世瞩目的创举,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叹和钦佩。日后的重要工作是要让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报告提出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加民生投入,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过去几年,中央“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支持力度和推动经济困难地区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针和政策都是缩窄贫富和地区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报告提出在未来一年要“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等政策都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公义。
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主张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报告指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其中举措包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深入推进全面阅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等都是提高人民精神文明的举措。
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报告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过去几年不断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人民群众越来越多享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在稳步推进节能降碳上,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上成绩显著。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包括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些都是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不断创造中国的发展奇迹
作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过去几年,中央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面对美西方的持续和不断升级的打压和遏制,中央“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高水平开放更有力促改革促发展。”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设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乃中国推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的重大方针。“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稳妥应对经贸摩擦,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都是推进世界和平和发展之举。
中国在过去几年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拓展全球伙伴关系,致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国际抗疫合作等行动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报告更强调“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从报告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正在沿着既定轨道上以“稳中求进”步伐向前迈进,不但持续不断缔造了不少“中国奇迹”,也为全人类的福祉作出力所能及的重要贡献。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