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975年,是中国人口出生的第二个高峰。每年出生人口均超2000万,其中1963年达到顶峰,达到2950万人。2022年起,随着第二次出生高峰人口陆续进入60岁,我国将迎来第二个老龄人口增长高峰。到“十四五”末期,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人,占比将超过20%。老龄化水平在2035年超过30%,预示着进入重度老龄社会,届时老年人口规模为4.24亿人;老龄化水平在2053年超过40%,跨入超级老龄社会,届时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5.18亿人。短短30年间,老年人口数量和人口老龄化水平都将在当下的基础上倍增,中国将面临老龄人口迅速增长的历史时期。
全社会都需要适应老年人口持续增加带来的挑战。在感受到持续增加老年人口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压力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老年人口蕴藏着巨大的社会财富。不仅为老龄消费提供了巨大市场,更重要的是,老龄智力、体力和健康心灵资源的有效应用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如何积极应对,首先是观念突破,不仅把老龄人口持续增加看作是压力,更看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就是,把老年发展作为老年生命历程的灿烂时光,进而推进社会整体进步。因而,面对中国老龄化持续深入,需要实现观念上的突破。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老龄参与
1991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老年人原则》(第46/91号决议),鼓励各国政府尽可能将这些原则——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五大原则纳入本国国家方案。特别是其中的参与十分重要。即,老年人应始终融合于社会,积极参与制定和执行直接影响其福祉的政策,并将其知识和技能传给子孙后辈;老年人应能寻求和发展为社会服务的机会,并以志愿工作者身份担任与其兴趣和能力相称的职务;老年人应能组织老年人运动或协会。
二、老龄人不是负担
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老龄问题宣言》指出,应“将老年人视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而不是负担。特别是老年人在连结人类代际、维系文明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为社会的长期稳定、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果将老龄化视为经济发展的机遇,全球范围内不断增长的老年人数量完全可能成为现代社会的福音,而不是负担。此外,老龄人在脑力劳动、写作和表达、领导能力,管理岗位都有优势。
三、老年发展
老年发展是指老年人和社会保持良性互动、增知益能、展示风采、体现价值的过程。老年人群蕴藏着丰富的经验、技能和智慧,是一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鼓励老年人再社会化,为他们的社会参与搭建广阔平台,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四、老年生命历程
老年生命历程可以依据不同视野作不同划分。依据生命周期是否自主,可以划分为自主期,半自主期,完全不能自主期,生命最终时期等。依据生命的活跃程度,可以把老年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老年适应期、老年活跃期 、半失能期、重病卧床期 生命临终期 。
一个65岁的老人平均余寿10年多,其中大约15年是活跃的。这一阶段主题是“健康老化”和“积极老化”,是能够为社会做贡献的时期。
五、积极老龄化
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行动方案。含义: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三个支柱:健康、参与、保障的最佳机遇”。对个体而言,不仅要有健康体魄;对整个社会而言,是老年群体生存发展权益逐步得到保障过程。
“积极”一词不单是指积极地获得健康,也包括能持续参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不仅那些从工作岗位上退休的健康老年人,还有那些患病或残疾的老人也能对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作出积极贡献。“积极”还体现为政府、研究者和社会大众都应该有所作为。
“积极老龄化”除了包含“老有所为”的内容之外,还包含“六个老有”中的其他五个方面,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
六、成功老龄化
成功老龄化,是维系老年人个体和外部世界建设性的平衡关系或者说良性的互动关系,并在这个过程中使老年人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从“老有所为”到“老有所用”进而到“老有所成”,整个社会在成功老龄化推动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代际之间的公平和公正以及人口与社会全面的协调发展。
在社会总体可持续发展的框架里,关注的不仅仅是自然的生态,而且是社会的生态甚至心态的秩序。这种人文的思考和关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需的内在力量。
上述种种观念上的变革,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老人个体都能够有所作为。也就是,真正为老龄人口创造能够积极参与、实现其价值的平台。只有如此,这种观念上的突破才有可能。而其中,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例如,政府部门如何支持老年人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发光发热、老有所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继续创造社会财富;如何健全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大龄劳动者和老年人就业创业,实现老龄劳动者自身权益;如何树立新发展理念,紧跟老年消费需求变化,鼓励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应用,促进养老与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康复辅具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银发经济大发展,实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等。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推进这种观念上的变革。